3天后油价-减产三天后油价调整

tamoadmin 2024-09-25

1.国内油价大概率将迎八连涨,这会不会改变你的出行方式?

2.如何看待欧佩克各方同意减产原油,这将给全球通胀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3.油价或首迎“八连涨”,不断涨价的原因有哪些?

4.油价会涨多少

国内油价大概率将迎八连涨,这会不会改变你的出行方式?

3天后油价-减产三天后油价调整

根据各地财政媒体的报道,在3月3日,各地的油价窗口又迎来一次变动。有一些机构已经开始预测,在这一次的调整当中,国内的油价将实现八连涨,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原油产量将会持续削减,再加上中东地区也正在逐步的加强自己的原油减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油的出口肯定会受到影响,导致它的价格上涨。对于这一点,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毕竟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买车,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原有的价格上涨,对他们的生活还是会形成一定影响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原油的价格可以实现8连涨。

第一,国际市场不稳定。

我们都知道,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很多的工厂其实都是处于停产的状态,特别是在一些国外地区,因为工厂的停产直接导致对原油的需求正在逐渐的降低。而且因为大家都不出门,所以汽车对于汽油的需求量也正在下降。因为这样,所以直接导致了沙特阿拉伯地区的原油出口正在逐渐的削减当中,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按照目前的原油开采量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维持自己的利润空间,所以只能够通过改变供需关系来提升自己的价格。

第二,这一次的涨价可能会提升多少?

根据现在原油的减产量以及国际原油的交易价格,有一些财经报道已经预测出这一次的汽油和柴油可能会上调270块钱一吨。如果换算成每升的话,那么一生大约会涨两毛钱,加满一车油的话大约需要多花十块钱左右。而对于城市当中的加班族,一般情况下一星期就需要加一次油,所以每个月需要额外支出大约50块钱左右。

第三,如何看待国际油价的上涨?

既然作为一个商品,肯定是有下跌和上涨的,成品油的价格在上一年的时候的确维持了长时间的低价格。现在正在逐渐的回升,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市场的需求量比较大,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市场当中的成品油价格正在逐渐的上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在我看来,这并不会改变我的出行方式,毕竟几十块钱的燃油费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成品油的价格持续上涨的话,那么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考虑换一种交通工具。

如何看待欧佩克各方同意减产原油,这将给全球通胀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一、欧佩克的原油成本只有11美元,而且不存在管道之类需要维护的设备,需要买家带着油轮上门自提, 就算按照15美元的原油价格计算,沙特都能有钱赚。 综合来看,与萨勒曼暗地里达成的价格交易很可能允许沙特维持原油价格在70美元左右, 当原油价格下跌,沙特可以减产,反之,沙特需要增产。 但是这个价格还有一个变数就是米国页岩油的开采成本在50带80美元左右,如果国际原油价格在70 美元,页岩油很可能在盈亏平衡点。如果盈亏平衡,或者赔本,这个时候页岩油产量应该不会增 长,而是会下降。

能源是一桩生意,欧佩克也想赚钱,以美联储为首的加息 狂潮以来,全球

消费收缩,能源需求下降,价格也降到了俄乌冲突爆发前,所以要缩量保价 现在全球经济陷入下行周期,我们已经身处经济危机当中了,能源出口大国最大的武器就是能源,

不然这些国家会被米国收割的,目前全球货币美元一家独强,其次是能源国经济寒冬最新指标。

二、欧佩克减产原油,所以米国要如

此下作到不择手段牺牲欧洲,全球经济已进入到关键十字路口,美欧病毒大放水就注定了有此一劫,尤其是米国无节制放水,给全球经济埋下祸根,全球通胀源头是放水。

换句话说,本次全球危机源头类似08年,罪魁祸首皆因米国贪婪无度。

无节制放水属于及时行乐,痛苦并没有消失,仅仅是delay了。过去的经历告诉人们,任何所谓改变

只不过是转移了矛盾,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会换一种模式到来。

中东之行米国媒体自己都认为是失败的,会见萨勒曼,没提卡舒吉 记者被害事件,被米国批评不够关注人权,随后称在会谈中提及了此事,到底提没提,不知道。不过沙特同意增

产是真的,但是这个更是被米国媒体揪住不放,因为增产数量为10万桶,塞牙缝都不够。

理论上来讲,沙特应该是给了一部分面子的,然后换取对萨勒曼权利交接的默许。

三、而这个交易很可能不是沙特对外宣称的10万桶,而是双方同意沙特要将油价控制在一个双方认为合适的价

格附近。

那么这个价格是多少呢俄罗斯原油的成本大概在44美元左右,算上管道维护等成本,大约到了50

美元。俄罗斯出口的原油大部分都是长协价,也就是期货价格打7折左右,这样计算,当国际原油价

格低于65美元的时候,俄罗斯原油出口就没有利润了。?

四、页岩油的产量一直在增产,而作为传统能源行业后台的,肯定要维持页岩油行业有足够

的利润,那么与沙特的建交易很可能不是70,而是80美元左右。如果原油到63美元会立刻击穿页岩油的利润空间,这是页岩油行业所不能接受的,就要

求页岩油企业不惜一切代价提高产量,必须要维护页岩油行业的利润,否则击穿了页岩油的成

本,页岩油产量下降,等于原油减产。

所以油价在中东之行后快速下降,现在维持在80美元的时候,沙特跳出来减产原油产量,大概

率是双方早就做好的交易,这与米国药丸或者俄罗斯药丸真的没太大关系。

减产对经济肯定是不利的。不过如果减产真的带来油价高升,那么造成的经济萎缩,应

该也只是全球经济寒冬的一片小雪花。经济已经因为别的原因经常出现在某大国的主流媒体上,这个大国的总统似乎有老年痴呆而出了大问题,这点,够干啥,在某个真正是经济杀手的问题上,全球都没有团结起来共同解决,那么报应是肯定的。

五、从目前来看欧佩克减产原油导致了别的国家也很难,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

真的变得暂时不可逆转,那么希望我国能与资源大国搞好关系。以及尽可能的帮助一些小国。

至于发达国家,是不用帮的。一来人家不需要,血厚。就是咱高价转卖一些资源给他们,他们也付

得起。二来如果真的帮,咱也帮不起,人家好日子过惯了,都是大爷。

就目前的情况,要说OPEC这么干是故意恶心米国,我觉得不太可能。

要知道现在化石能源在投资界已经不吃香了,融不到资的新闻天天有,如果不是俄乌冲突升级,可

没人再求着他们扩产,所以现在是能赚一些是一些,能不减产就最好不减产。

但是,全球经济衰退的信号已经很明确了,如果现在不减产,2023年就可能出现产能过剩,油价有

可能出现暴跌。

甚至有可能像20年那样爆仓,出现负油价。

油价急速下跌对谁都是不利的,而对于各产油国来说,这就标志着生产成本进一步上涨,利润空间

进一步缩小,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所以从OPEC的角度来看,宁愿油价高一些也不要出现产能过剩,所以现在开始减产是有必要的。

而真的要斟酌的就是200万桶这个量是不是太大,我觉得很难说。

考虑到刚刚北溪管道被炸,欧盟与俄罗斯闹翻,欧元区2023年的消费量肯定会出现明显的下

降。

油价或首迎“八连涨”,不断涨价的原因有哪些?

油价或首迎?八连涨?,油价的上涨是有原因的,几个产油的大国联合决定要减产,当石油的产量减少了,那么油就会变得更加的稀缺,而油价也就会不断的上涨。

2021年的二月份,几个主要的产油国经过了一系列的协议,决定对油实施减产,而在协调谈判后得出的欧佩克联盟减产协议的基础上,一大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也自愿减产,而各个产油大国的减产计划,也就让国际上的油价趋势呈现上升的趋势。

一、减产油量导致油价上升

在地球上,石油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源,石油相当于是人类生活中很多机械以及交通的能源,没有了石油,人类的生活便无法正常的运转。所以,石油是非常珍贵的。但是,石油是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也就是意味着,石油不是取值无尽的,石油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一片油田的形成需要上千年甚至是上万年。所以,石油的开采和使用需要有所限制。所以,在2021年的2月份,几个像卡塔尔这样的石油大国一起协调决定通过一项协议,以此来减少限制石油的产量。而又一大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也自愿加入减产石油。这就导致了全球石油产量的减少。物以稀为贵,石油的产量在减少了之后,全球的油价也就自然上升了。减产油量这是一个导致油价上升的直接原因。

二、特殊环境因素让油价持续上涨

全球的石油产地并不多,而就是这样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石油大国,决定了石油产量的减少,这就让油价不可避免的呈现了上升的趋势。虽然说产量的减少是会导致油价的上升,但是为什么油价会出现持续上涨甚至是将要出现八连涨这样的形势呢?之所以导致这样的现象,和2021年的特殊环境以及各种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2021年,世界上有很多的地方都出现了天气极度寒冷的特殊情况,这一状况对于石油的生产是有着巨大的影响的。石油大多数是位于海洋下,而极度寒冷的天气就会使得海面出现结冰的现象,这就会给石油的开采以及生产带来巨大的阻碍。另一方面,在2021年,新冠的疫苗产出,这就意味着在未来新冠疫情将会好转,这也是使得油价呈现上涨趋势的一个原因。

油价在2021年不断的上涨,这和国际形势和环境因素都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过在未来相信也是会调整恢复平衡的。

油价会涨多少

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恐怖袭击、罢工、产油国政局动荡等不确定因素频频发生,加上投机商乘机炒作,8月20日国际油价攀升至20多年来的最高位49.40美元,引发各界严重关注。我国经济增长提速导致对原油需求不断增加,对石油进口依赖越来越大,国内石油供求矛盾异常突出,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那么,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是否在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高油价还将持续多久?我们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本文将对此作出分析。6GF/5s

推动国际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x

一般而言,决定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与原油储量和产量的限制,使原油价格对影响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动性较大。第二,原油供求结构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从储量、生产、运输、炼油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原油价格的波动。第三,尽管原油供求大致相当,但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任何一个变量或影响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相关变量,往往在一定时间内决定着价格的走势。如战争、恐怖袭击、石油工人罢工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左右油价走势。第四,通常情况下,经济衰退时期原油库存的下降对油价支撑作用不大,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则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库存下降则会极大地支撑油价上涨。第五,在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时,产油国减产措施往往难以起到抑制油价下跌的作用,增产将加速油价下跌;而在经济复苏,原油需求增加,油价上升时,增产对平抑油价上涨作用有限,减产则会明显加剧价格上涨。第六,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A-Xa

从近期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的情况分析,主要是以下六个因素作用的结果:h}@>

1、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拉动石油需求增加是基本诱因。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油的需求超出国际权威机构事先的预计,尤其是世界前两大原油消费国美国、中国经济增势强劲,第三大原油消费国日本的经济形势也明显好转。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增量为每日260万桶,增长3.3%,而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需求增幅更高达3.9%;全年全球市场每日需求总量为8220万桶(见图2)。而200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仅为0.78%,2003年则上涨至2.2%。因此,近两年全球经济持续转好,导致石油需求量大增逼近其最大供给能力,使供需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是引发此波油价持续走高的基本因素。!~r

2、欧佩克产能所剩无几是辅因。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供给量为8270万桶,增长4.2%。其中,欧佩克原油供给量为每日2880万桶,同比增长6.3%。因此,从供求关系来看,今年全球原油供给略大于需求,但是,主要发达国家商业库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使得全球供给比较紧张,特别是目前欧佩克国家剩余产能十分有限,仅存约每天100-150万桶,除了沙特之外,其他成员国早已满负荷产油。虽然未出现全球性的供应紧张,但欧佩克产量逼近现有能力极限是确定无疑的,这使得人们对世界原油的供应前景产生担忧。0qp

3、年初欧佩克减产决定火上浇油。今年初,由于欧佩克担心油价会下跌,采取限产保价政策,欧佩克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使得油市火上浇油。欧佩克于2月10日在部长级会议决定,从4月1日起削减原油日产限额1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应声上扬。虽然欧佩克油价已连续80多个交易日超过28美元的价格控制上限,然而欧佩克非但不启动增产机制,反而每日减产100万桶来保持油价的高位。此外,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因而欧佩克也就少了油价高企冲击世界经济进而造成两败俱伤的担忧,想方设法将油价控制在高位自然成了欧佩克的理想选择。0Tx6

4、美元汇价下跌。从2002年4月份以来,美元持续贬值,虽然近期有所回升,但由于长期以来石油出口主要以美元计价,因此导致石油出口收益大大缩水。一些欧佩克国家认为,美元贬值已经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石油的实际价格下降,已经低于他们坚持的价格底线(25美元)2-3美元。因此,欧佩克国家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早前承诺的“油价连续20日高于28美元时启动自动增产机制”,转而倾向于将油价控制在价格带的上限。QQ93

5、恐怖袭击等不确定因素是短期波动主因。首先,美国对伊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后,针对石油设施的恐怖袭击事件接连不断,致使伊拉克局势一直动荡不定,石油出口迟迟难以恢复到战前水平,这给世界石油市场增添了新的阴影。其次,欧佩克第三大产油国委内瑞拉国内政局不稳,严重影响到原油的生产和出口。第三,今年5月,俄罗斯政府对尤科斯公司发出追缴巨额欠税最后通牒,尤科斯石油公司银行账户已被冻结,尤科斯公司面临破产威胁,直接影响到石油生产和出口,而尤科斯公司石油日产量为170万桶,占全球总产量的2%。!

6、投机活动为油价飙升推波助澜。石油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以及各种地缘政治冲突频频发生这两种因素为投机活动创造了条件,国际投机商的大肆炒作,增强了人们对国际市场原油供给紧张的心理预期,人为抬高了国际油价。据估计,目前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的交易属于投机行为。根据近期路透社的一份调查显示,分析家们预计投机因素使美国市场的原油价格每桶上涨了8美元左右。a)pB

未来数月国际油价走势的基本判断jHaoW?

对于下一阶段国际油价走向的判断,众说纷纭,但不外乎以下三种看法:一是继续攀升;二是高位运行;三是高位回落。ZpZ3G+

企业界、交易商以及投资分析师等认为,推高油价的一些关键因素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国际油价短期内仍将居高不下。如果发生严重的冲击原油供应的事件,很有可能引发油价在现有价位上再次上涨,并突破每桶50美元的“大关”。一旦市场上缺少伊拉克和委内瑞拉的石油,油价将爆涨到每桶70美元的高位。Y pO

石油公司、产油国等认为,国际油价将高位运行,回落空间有限。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放缓并不会导致油价大幅下跌,因为即使需求放缓供需缺口仍旧很大,油价下跌的空间有限。由于目前OPEC等石油产出地区的产能利用已经基本上饱和,因此油价走低的压力将非常缓和。唯一会推动油价跌势加剧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出现硬着陆,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石油进口大国。|U~kT

部分国际机构认为,国际油价将从目前的高位回落。油价创下近50美元的高峰纪录之后,将在几个月内恢复到每桶30美元左右的稳定水平。一旦目前的动荡情况消失,市场力量最终将使油价稳定下来,并在几个月内恢复到平衡价格。因为实际上世界石油供应增长潜力大于需求,产油国仍有一定增产能力,加之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拥有几十亿桶战略石油储备,许多国家也正在建立战略储备,因此国际石油市场仍有安全空间。i

我们认为,综合分析各方信息,国际油价(WTI)维持在每桶40美元以上的高位运行时间不会太长,年底前有望稳步回落至每桶35美元左右的价位,全年平均约每桶38美元。这个判断基于以下几个原因:H`C9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有放缓的迹象。今年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向下修订至2.8%,明显低于经济学家3.6%的预期,增幅比一季度减少1.7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增长步伐也出现了放缓,二季度GDP仅增长1.7%,比一季度减少了3.9个百分点。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增速也会适度放缓,对石油的需求将会有所减少。因此,在高油价和全球性升息的双重打击下,世界经济增速有可能受到抑制,随之将会减少对原油的需求。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为2.6%,比上半年减少0.6个百分点。vG0Oy=

其次,经过一段时期的补充,原油库存有所增加。截至7月底,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达到2.986亿桶,比上年同期提高1840万桶;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6.645亿桶。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全球石油库存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以每天30万桶和150万桶的速度上升。B~=a

第三,目前影响国际油市的几大不确定性因素有望缓解。一是随着伊拉克恢复主权,有助于国内重建进程和国内局势的缓和,稳定的国内环境是伊拉克向国际市场供给原油的前提条件。二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全民公决中获胜,将继续执政至2007年1月任期结束,这将有助于缓和委内瑞拉国内动荡局面,保证原油正常生产及出口。三是不管是被国有石油公司收购、外资参股,或是破产,历经近一年的俄罗斯尤科斯事件在近期将会有个了结。"H

第四,前期介入油价炒作的国际投机机构的高位获利了结,也将促使油价振荡走低。'

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_m;S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快速发展使得对石油等能源消费急剧增加,而且进口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实质性转变,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单位能耗的GDP产值过低;同时,我国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石油市场体系,贸易方式单一,定价机制僵硬,市场反应缓慢。毫无疑问,国际油价不断飙升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高油价不仅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而且将会加剧通胀压力。但是,目前高油价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n

国际油价攀升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qR+

1、增加外汇开支,加大外汇平衡压力。初步预计,今年平均每桶原油价格估计为每桶38美元左右,与去年28美元的均价相比,每桶上涨达10美元。预计我国全年将进口原油达到1.2亿吨,折合约8.8亿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每桶上涨达10美元将直接导致中国全年购买石油多支出外汇88亿美元。而且,今年我国仅原油这一种产品的进口就将造成超过3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给我国贸易平衡带来较大压力。"G

2、加大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必然引起与石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造成我国企业成本提高,直接给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石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当前供过于求的国际国内市场上,这些产业因油价上升抬高的生产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出去,各行各业的盈利水平就会因此下降甚至导致严重亏损,企业可能收缩生产规模,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会因此下降。-s2 f:

3、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今年以来,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三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油价上涨已经成为今年家用轿车销售疲软的主要原因之一。h6

4、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抬升国内能源价格,并使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行业的价格上扬,形成新的涨价因素。我国始于去年底的新一轮物价上涨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另一个就是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由于国际油价不断大幅上升的压力,我国已经三次上调成品油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根据2004年5月国际能源署、OECD经济部和IMF经研究部合作研究的报告,如果油价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一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0.8个百分点。aa

5、恶化我国外部经济环境。今年以来的高油价,已经对美日欧等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二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外部需求,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n

但是,高油价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趋势。首先,目前的石油价格上涨是各种偶然因素对接而成的结果,不具有长期性特征,油价将回落到一个较适宜的价位。其次,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有助缓解中国石油市场的紧缺现状,缓解油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第三,目前我国企业的效益比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化部分高油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今年前7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保持了39.7%的利润增速。第四,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等所占的比重约70%,石油约占23%,不具主导力量。原油、天然气的比重虽然在升高,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影响尚在掌控之中。第五,原油实际交易均价比人们通常印象中的价位要低。一方面,由于部分石油进口合同事先确定了价格;另一方面,大家普遍关注的纽约西德克萨斯原油是油质较好的品种,通常该油价高于欧洲布伦特油价每桶2-3美元,高于欧佩克一揽子油价每桶5-6美元。根据海关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均价为每桶33.8美元,同比增长13%,成品油进口均价同比增长6.1%,远低于同期纽约和欧洲市场21%的涨幅。u]@m1

近期应采取的应对措施4#0P5J

1、将节能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2003年,我国原油、原煤消耗量分别为世界的7.4%、31%,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世界的4%。我国的能耗非常大,能源利用率很低,节能的潜力巨大。面对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对我国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冲击,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应将节约能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a=

2、加快国内油品定价市场化步伐。目前国内“中准价格”仍由国家制定,且晚于国际市场一个月,从价格机制上看,中国油市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近日燃料油期货交易的推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是,燃料油占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较小,燃料油期货价格尚无法达到整个油品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作用。而其他油品目前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进行期货交易。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原油需求量不断增加,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以中国在亚洲原油市场所占的份额,推出自己的原油相关品种期货,完全有可能形成标志性的地区市场价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因此,我国应加快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步伐,改变油价涨多降少的状况,进一步规范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出成熟品种的期货交易。]

3、利用部分国债资金开发利用新能源。开发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当务之急。我国在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采暖和地热发电、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只要适当给予政策支持,有望成为替代能源。增加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尽量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是我国今后能源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可以考虑由政府利用部分国债资金,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工作。y .UL

4、加大中国沿海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目前南海、东海地区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加大这些地方的勘探力度,可以增加中国石油的自产能力,可以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我国在“搁置争议”的同时,应当积极开发这些资源;同时,必须保持和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避免恶性石油资源的争夺以及保证海路石油运输的安全。[V

5、在国际油价高涨时尽可能调回海外份额油。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中石油在苏丹、委内瑞拉、秘鲁和哈萨克斯坦等国都有份额油,已经累计在海外生产原油6000万吨。另外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国石油企业也将触角伸向了海外。在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国内进口成本急剧上升之时,应当尽可能地将我国石油企业生产的份额油调回国内,减少从国际市场上直接进口原油的价格风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