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东南汽车现况-东南汽车油价调整
1.油价涨了要买车了,不知道三厢1.6以下10W以内的买哪款车好?
2.最经济使用的车有哪些!要便宜省油?
3.汽车市场的‘井喷’指是什么?
4.想买七万左右的车
5.奔驰放弃燃料电池?FCV普及比预想更难,但仍是新能源车终极方案
油价涨了要买车了,不知道三厢1.6以下10W以内的买哪款车好?
10万以内,宝来、马自达3、颐达等怎么可能买到,这些车光裸车价就在10万以上,就别说加上购置税、保险等了。
我给您介绍些真正在10万以内的车型吧,先说合资品牌:
1、通用别克 新凯越 凯越 2011款 1.6LE-手动
车身价9万内
这部车现在优惠幅度非常大,这款车也是别克品牌中销量最大的,市场保有量极高,别克这个品牌档次高,而且车身小毛病少。凯越的车身够大气,车内空间没有问题,外观和内饰的设计也很不错。配置高也是它的一大亮点,像DVD导航、视频倒车、低音炮都有。
缺点是发动机技术陈旧,不过好在成熟可靠;还有油耗高了些,不过手动挡的稍微好些。
2、北京现代 瑞纳 2010款 1.4 GS 自动舒适型(手动会更便宜些)
车身价格7.59万左右
瑞纳外观没得说,是它的一大亮点,特别是**,配上那极具动感线条的车身,超级显眼!您看看现车就会了解了。车内空间也非常宽敞,底盘沿用老款雅绅特的,不过发动机换上了带CVVT技术的G4FA。在城市行车动力充沛,同时油耗也很低。
配置有ABS+EBD、双安全气囊、倒车雷达、前后电动车窗、单碟CD、4喇叭扬声器、前雾灯等。
3、长安福特 新嘉年华 09款 三厢 1.5手动时尚型
车身价为8.79万左右
福特难得的一款较省油的车型,外形非常年轻时尚,而且可选择的颜色非常之多,很适合年轻人。新嘉年华的底盘和马自达2共享一个平台,操控性有着很扎实的功底,特别是在高速过弯的时候,您就能感觉得到了。车内隔音也做得非常到位,1.5排量全铝发动机使用的技术是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动力充沛,油耗的表现也很理想。
4、长安马自达2 劲翔(三厢) 2011款 炫动 1.5MT时尚版
车身价格8.58万左右
跟福特嘉年华基本是同一辆车,底盘来自同一个平台,发动机也一样,外观稍有差别,但同样是一款很适合年轻人开的车。操控和嘉年华一样出色,选它还是选嘉年华,就看您更喜欢谁的外观了。
5、东风悦达起亚 赛拉图 2010款 1.6 GL 手动
车身价格8.68万左右
很经典的一款车型,虽然车型已经不年轻了,但换来的是成熟和可靠。经历过长时间市场考验的它,不用担心它的质量问题,而且车内空间和动力、油耗都非常适合家用,只要您不嫌弃它那有些过时的外形,这辆车还是值得考虑的。
6、北京现代 伊兰特 2011款 1.6 手动舒适型
车身价格8.68万左右
跟上面提到的赛拉图基本是一款车,只是品牌和外形不同,平台是相同的,同样非常成熟可靠且适合家用,选赛拉图还是选伊兰特,就看您个人的审美观了。
7、东风日产 新阳光 2011款 1.5XE 舒适版 MT
车身价格7.98万左右
日产新上市的车型,车身在这个价位中,显得挺大气的,外形有点像缩小版的日产轩逸,车内空间非常不错,座椅乘坐感觉也很舒适,坐上去的感觉就像坐在家里的沙发。发动机也继承日产一贯的省油风格,动力说不上强劲,但作为家用车足够了。同时日产的车小毛病也不会多。
缺点仍然是让人担心的安全性,这么大的一部紧凑型车,整备质量才1吨多一点,和小型车的飞度一个重量,这在紧凑型车里的确实个怪胎,其它品牌里的紧凑车型,随便一个都在1.2吨以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看您自己的想法了。
下面介绍些自主品牌车型:
1、东南汽车 V3菱悦 2010款 改款 1.5豪华版手动
车身价格在6.58万左右
这款车源自三菱菱帅,很多年轻人喜欢买回来把它改装成EVO的外形,所以它的改装潜力很大。新改款的车型性价比很高,换上了三菱最新1.5的4A91带有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全铝发动机,最大马力能达到120,最大扭矩达到了143牛米,动力在这个价位上的同级别车中算最高了。底盘继承三菱的血统,后悬挂用的是多连杆独立悬挂,操控有着先天优势。
配置上有无钥匙启动系统、双安全气囊、ABS+EBD、刹车辅助EBA、仿皮座椅、铝合金轮毂、泊车辅助、前后电动车窗、单碟CD、4喇叭扬声器等。
被人骂了很久的难看的车尾经过改款后也变好看了许多,排气管还变成双出的,款式更运动了!
2、车身价格在8.58万左右
吉利高档品牌系列(就像奇瑞的瑞麒系列一样),性价比挺高,做工已经接近合资品牌的水平了。不仅车身外形非常大气,而且空间也很大。
配置非常丰富,电动天窗、真皮座椅、泊车辅助、GPS导航系统、中控台彩色大屏、6个安全气囊、铝合金轮毂、自动空调车窗防夹手功能和后视镜加热等等!
全铝的发动机特有技术是CVVT,动力是足够的了。
3、海马汽车 福美来 2011款 1.6手动豪华型
车身价格在8.28万左右
海马和一汽马自达不一样,海马已经和马自达分家了,现在属于自主品牌。
海马的车操控性有着马自达的风格,毕竟底盘基本就是马自达的血统,连外观都很相像。油耗低也是它的一大亮点,车身用料都很不错。发动机特有技术: VICS可变惯性进气系统 ,动力和省油兼备。后悬挂类型: 多连杆独立悬架带横向稳定杆。
4、江淮汽车 和悦 2010款 MT尊贵型
车身价格在8.48万左右
归纳三点:做工不错、车身非常大气(同级别车中车身最长的车)、性价比非常高。
配置上有电动天窗、真皮座椅、泊车辅助、GPS导航系统、中控台彩色大屏、单碟DVD、铝合金轮毂、自动空调和后座出风口等等!性价比是超高的!就是油耗不是很出色。
5、华晨中华 骏捷 2010款 1.6 MT舒适型
车身价格在8.58万左右
中华的车主打操控,前悬挂用的是双叉臂式独立悬架 ;后悬挂用的是多连杆独立悬架,这是中华骏捷最值得称道的地方。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它可是中型车级别的,车内空间没得说了。
中华的钣金工艺也不错,内饰新款也做了很大的改动,如果您注重空间和操控,这款车值得考虑!
6、奇瑞A3 2010款 三厢(或两厢) 改款1.6MT 进取型
车身价格在7.48万左右
这款车很超值,新款A3换上了含DVVT技术的发动机,降低油耗的同时也提高了动力!质量做工非常到位,配置高,还有4年或12万公里的超长质保期。全系标配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后悬挂用的是多连杆独立悬挂,操控和安全都做得不错!我也比较喜欢它的内饰设计,中控旋钮都泛着优雅的红光,比较显档次。
缺点是后排空间略显不足,悬挂占用了过多空间。
配置上有双安全气囊、ABS防抱、制动力分配EBD、刹车辅助EBA、牵引力控制ASR、车身稳定控制ESP、16寸铝合金轮毂、前后电动车窗、后排座椅整体放倒、后视镜电动调节、单碟CD、4喇叭扬声器等。
有什么疑问可以给我留言,我会尽力帮你解答的。
最经济使用的车有哪些!要便宜省油?
有很多的。我略举几款吧!东南菱帅,实测百公里油耗在5L左右,1.6升菱帅搭载的是三菱4G18发动机,为4汽缸16气门多点顺序电控喷射系统,动力纯粹、运转平稳,排放达到EII标准;风阻系数仅有0.3。
三菱蓝瑟,基本和菱帅差不多,在动力性和操控性方面要略高于菱帅,当然,价格也略高于菱帅。
威姿,百公里油耗4.7L左右,紧凑小巧,特别适合女性驾驶,但是在安全性上稍差
威志,百公里油耗6L左右,略显大气,操控不错。还有两厢版的。很适合家用
另外,还有很多(例NISSAN的骊威,奇瑞的QQ,别克的凯越也不错,一汽丰田的威驰啦等等。关键是要看你自己想买多少价位的。上述几款车,我比较倾向于三菱蓝瑟,因为此车在油耗,操控性,动力性,外形,内饰各方面都不错,价位也适中。
汽车市场的‘井喷’指是什么?
你说的“汽车市场的井喷”是指以下这个特定年代——
、05年的发展表明,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平稳增长的阶段。
05年1-11月累计汽车产量完成514.47万辆,比同期增长10.24%;汽车销售完成513.76万辆,比同期增长12.07%。
1-11月,乘用车累计生产352.29万辆,同比增长16.40%;销售351.53万辆,同比增长19.48%。其中基本型乘用车累计生产247.43万辆,同比增长20.05%;销售245.64万辆,同比增长22.52%。乘用车,特别是基本型乘用车增长幅度高于去年同期,其中经济轿车成为整个市场的热点,MPV产销量同比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4.89%和42.37%。
1-11月商用车累计生产162.18万辆,同比下降1.14%;销售162.63万辆,同比下降1.21%。其中客车生产15.68万辆,同比下降5.07%;销售15.65万辆,同比下降4.66%。货车生产106.25万辆,同比增长4.06%;销售106.09万辆,同比增长4.11%。
除了少数细分市场出现快速增长以外,从整体来看,整个汽车市场基本上进入平稳增长阶段。2002年-2003年出现“井喷”,2004年增长速度降到15%,2005年增长速度为10%左右。但是从绝对量上看,2005年增长50万辆以上,仅次于2002年-2003年的增长量。
2、06年,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由于产能过剩的矛盾将充分暴露,到2010年,整个产业将继续保持竞争激烈,部分品牌将边缘化,行业将开始大规模的兼并重组。
06年将继续平稳增长的态势,汽车产销量增长率在10%左右,乘用车的市场增长率保持在15%~20%左右。
现在汽车行业在建产能220万辆,已有整车产能约为800万辆,而今年全年的汽车销售量能在550万量左右,过剩200多万辆。如果加上目前在建的产能,汽车产能过剩将达到400到500万台的水平。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已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短期内销售的增长不能够消化这么多的产能。
总量过剩带来三个结果,第一,竞争将在未来几年,保持激烈;第二,一部分企业将必然走向边缘化,06年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的开始。而边缘化的特色,首先是品牌的边缘化,然后,是企业被挤出市场;第三,部分强势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低成本的扩张。
3、总体来看, 2005年的营销,仍然以产品创新为主。新产品与优势价格,仍然是主流的营销手段。但是,2005年也是汽车产业界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创新的观念转变之年,一批企业引入了品牌战役营销的概念,取得了一些成功,主流企业家已经认识到目前的营销并非真正的品牌营销,正在计划2006年的突破
当前,在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都纷纷把最为先进的车型号和技术拿到中国市场参与竞争能力,各个厂家之间在产品技术上的差距已经变得非常有限。同时,各个厂家都已经普遍意识到,单纯依靠价格与车型两个手段,能够获得的增长潜力也已经不多。今后,在产品与价格基础上,如何逐步过渡到品牌创新发展阶段,品牌创新存在哪些问题和陷阱,如何进行品牌创新,将成为各个企业思考或者积极探索的主要问题。
4、2005年中国整个产业品牌营销存在四大问题、四个现象与四大理论漏洞,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的时候,应该重点避免。
品牌营销的四大现象:
品牌雷同
品牌不带来销售
防御性很差,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过
难以持续成长
中国汽车企业品牌营销存在的四大问题:
以企业为导向的品牌理论误区
品牌策略的零散化
没有构建品牌价值导向的价值链体系
品牌战略没有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品牌理论的四大漏洞:
整体品牌营销理论落后
品牌认知存在很大误区
没有支撑品牌的价值体系
品牌塑造体系存在误区
缺乏系统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理论体系的指导
上述现象,已经在中国其它行业企业普遍存在,中国汽车品牌,也难以避免以上问题,因此,2006年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必须力图避免上述问题,才能取得更快发展。
06年中国汽车以品牌竞争为核心的十大营销策略与主要表现手段
在传统的以产品、价格和广告为主要竞争手段不起作用的情况,中国汽车营销策略手段也将随着营销战略的改变而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十大方面:
市场战略将成为汽车企业的主导战略;
产品创新将从目前技术导向性的产品创新,逐步转向,以消费者需求和总体品牌价值为导向的价值创新;
价格战不可避免,但是单纯降价不再成为增大销售的有效手段;
06年汽车销售渠道将开始整合,渠道建设将不得不进行创新与调整,小规模4S店以及区域汽车市场销售方式将获得发展;
沟通手段将不断的多样化,在市场增长平稳、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出奇制胜的沟通策略成为汽车品牌发展的首要选择
自主品牌对外出口将会得到继续强化;
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的平稳发展,将使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国际汽车品牌将更加本土化;
服务是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的重大机会,服务将成为塑造汽车差异化品牌的基础性的手段,同时汽车服务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网络媒体及传统的强势媒体将成为汽车品牌塑造特别是弱势品牌的关键性媒体;
人员培训与人员素质的提升,特别是销售与服务系统人员技能的培训与提升,成为提升汽车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
构建高水平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形成真正贯彻到底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将成为一个重大创新点;
构建良好的外部供应体系,建立价值链导向的供应体系与顾问机构,将成为另一个突破性的机会点。
中国汽车理论创新:从五代营销理论出发,审视汽车企业的营销现状与创新未来
根据五代营销理论,中国汽车企业目前正处于第三代营销向第四代营销过渡的时期,即正从管理4P向管理消费者需求发展。在这一过渡过程中,要求我们的企业能够时时刻刻的学习先进的营销理念,并结合自己企业的现状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创新。如何进行需求管理。将成为我们企业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研究部)
一、中国汽车步入稳定增长阶段
1-11月累计汽车产量完成514.47万辆,比同期增长10.24%;汽车销售完成513.76万辆,比同期增长12.07%。10%的增长速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汽车产销增长中居较低,1991年增长40%,1992年增长50%,由于宏观调控,1993年增长速度降到22%,1994-1998年均在10%以下。1998年开始,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基本建设投资,鼓励内需,1999年到2001年汽车产销年增长速度在13%-14%,2002年-2003年出现“井喷”,2004年增长速度降到15%,2005年进一步下降。从增长速度看,2005年属于90年代以来的低潮。但是从绝对量上看,2005年增长50万辆以上,仅次于2002年-2003年的增长量,是一个好年景。
2005年汽车市场增长是不平衡的,其中乘用车增长幅度较大,商用车产销略有下降。
1-11月,乘用车累计生产352.29万辆,同比增长16.40%;销售351.53万辆,同比增长19.48%。其中基本型乘用车累计生产247.43万辆,同比增长20.05%;销售245.64万辆,同比增长22.52%。乘用车,特别是基本型乘用车增长幅度高于去年同期。
在乘用车中,MPV产销量同比增长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4.89%和42.37%。MPV的增长主要集中在1.6-2.5升排量,3.0-4.0升大排量MPV增长了51.19%。SUV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1.63%,但是累计销量增长幅度达16.02%。四驱SUV中, 2.5-3.0升产量增长了85.84%。两驱SUV中,2.5-3.0升产量增长188.18%。
1-11月商用车累计生产162.18万辆,同比下降1.14%;销售162.63万辆,同比下降1.21%。
其中客车生产15.68万辆,同比下降5.07%;销售15.65万辆,同比下降4.66%。货车生产106.25万辆,同比增长4.06%;销售106.09万辆,同比增长4.11%。
车型
产量(辆)
同比(%)
销量(辆)
同比(%)
乘 用 车
3522852
16.40
3515334
19.48
其中:基本型
2474262
20.05
2456380
22.52
商 用 车
1621840
-1.14
1622266
-1.21
其中:货 车
1062458
4.06
1060901
4.11
客 车
156784
-5.07
156502
-4.66
从全年汽车产销形势预计,汽车总产量将超过560万辆,其中轿车产销量可能超过265万辆。
1.市场增长点在转移。今年1-10月1.0升以下的轿车销售增长85.15%,1.0-1.6升增长23.04%,其他排量段下降,或微弱增长。这说明油价上涨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市场上排量1.0升以下的微型轿车品种少,车型较老,特别是发动机技术老化,外观也比较陈旧。小排量车的另一个优点是维修价格便宜,这是微型轿车受到欢迎的原因。
国内制造增长率
CKD增长率
轿车总计
11.13
13.85
排量≤1.0
99.07
0
1.0<排量≤1.6
21.56
81.28
1.6<排量≤2.0
-26.64
-30.92
2.0<排量≤2.5
-3.72
113.03
2.5<排量≤3.0
-22.15
851.65
3.0<排量≤4.0
0
0
2.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在较高增长速度下,各企业的市场增长情况却大不一样。今年南北大众产销量大幅度下降(30%-40%),而东风日产增长近两倍,现代、通用产销量已经与上海大众比肩,夏利、奇瑞、神龙等增长迅猛,丰田稳定推进,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在重大转变之中。
2005年1-11月基本型乘用车累计产量排行是上海通用(含东岳)、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北京现代、广州本田、一汽夏利、奇瑞汽车、东风日产、神龙汽车;而以累计销售量排行依次是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北京现代、广州本田、一汽夏利、奇瑞汽车、东风日产、神龙汽车。
产量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东风日产(154.70%)、其次是上海通用五菱(153.73%)、上海华普(117.27%)、奇瑞汽车(115.99%)、吉利浙江豪情(112.33%)、哈飞汽车(67.96%)。主要生产企业中下降幅度较大的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金杯汽车、比亚迪、长安铃木等。销售量增长幅度较大的是上海通用五菱(196.30%)、其次是东风日产(167.89%)、上海华普(138.76%)、吉利豪情(111.46%)、奇瑞汽车(100.91%)、东风悦达起亚(67.23%)、北京现代(58.81%)。
厂家
产量
同比增长%
销量
同比增长%
一汽-大众
217491
-19.59
204169
-20.89
上海大众
208238
-36.40
214464
-31.94
北京现代
200493
51.77
203514
58.81
上海通用
274622
32.30
259569
28.11
广州本田
188819
14.15
186141
15.22
天津一汽夏利
180407
54.70
171497
51.59
奇瑞汽车
157534
115.99
158705
100.91
东风日产
146921
154.70
140667
167.89
神龙汽车
127646
54.25
128198
64.86
一汽丰田销售
111051
43.86
116047
60.04
浙江豪情
105966
112.33
108642
111.46
东风悦达起亚
93764
67.80
91926
67.23
重庆长安铃木
83799
-14.74
82142
-18.98
一汽海南
52702
6.41
54895
15.14
一汽轿车
52073
8.23
51909
11.82
长安福特
50993
8.50
50821
16.89
哈飞汽车
44303
67.96
43005
56.46
昌河汽车
37542
50.91
38004
48.99
跃进集团
33321
31.78
33514
35.62
福建东南
32463
16.96
33306
22.40
上海通用五菱
23602
153.73
24516
196.30
上海华普
20441
117.27
21799
138.76
金杯汽车
15007
34.06
23697
30.20
比亚迪
9835
-40.51
9694
-43.78
注:为与销售量统计口径相一致,在上海通用的产量中包含了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的产量。
二、06年,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量由于产能过剩的矛盾将充分暴露,到2010年,整个产业将开始走向大规模的兼并重组。
1、06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平稳增长,竞争更加激烈
从05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06年将继续这一增长态势,汽车产销量增长率在10%左右,乘用车的市场增长率保持在15%~20%左右。
分析各个细分市场,目前成长最大的是中低端车,包括伊兰特、凯越中级车。明年小型车在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会逐渐传递到五六万元的低档小型、微型车,但是这个消费群的增长空间将非常大。预计明年由于这种连锁效应,中低档车会对小型车产生影响,小型车对6万元的空间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整个的竞争也会越来越细化,将来对消费群的多样化的满足会成为一个比较大的营销关键点。
另外中档车和中高档这个领域的新车型像雅阁、领驭、帕萨特类型不会出现太多,主要受到内部竞争,品牌竞争,服务竞争,价格、市场容量等各方面的影响。在豪华车系列,包括宝马、凯迪拉克、奔驰的引入与奥迪的竞争,同时把整个豪华车的市场向下挤压,将使得明年的竞争不仅仅以价格竞争为主。
一方面今年年底,一些厂家为了完成全年任务,肯定会大批量地向经销商压货;另一方面,由于明年7月份,中国承诺汽车关税将降至25%,上半年消费者可能会有浓厚的持币待购的心态;这种情况将导致明年上半年中国汽车的价格会进一步下降,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
明年各大厂商也会相继推出自己的新品,新品上市自然会拉动整个汽车市场,虽然每款上市的销售势头持续时间不过2、3个月,可是也会让整个汽车市场热火朝天。家庭车、多功能车会在整个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相对来说公商务车的市场会相对萎缩,个人商务还将成为主力军。
消费者的购车观念越来越成熟,需求越来越多样性,无论在中高档还是小型车市场。个性化产品的热销标志着当前汽车市场已经步入以个性化需求为主体的买方市场。所以,产品性能低劣、价格不合理、售后服务差的企业将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而那些既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品味,又能在性价比上有较高竞争力的产品无疑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后胜出。
明年是一个品牌服务的竞争年,因为每个厂家都加大对自有品牌的管理,也要求抓品牌服务的质量,提供给客户更多、更好的服务,加大对目标客户及潜在客户的管理和发展。
2、汽车产能过剩,06年或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的开始年
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汽车行业在建产能220万辆,已有整车产能约为800万辆,而今年全年的汽车销售量能在550万量左右,过剩200多万辆。如果加上在建的产能,汽车产能过剩将达到400到500万台的水平。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已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短期内销售的增长不能够消化这么多的产能。
总量过剩,必然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的加剧,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中国汽车产业全面进入产业整合和结构调整的发展阶段。
06年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的开始。边缘化也要以品牌为单位,产能过剩意味着一大批企业被挤出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有实力的企业会进行低成本的扩张,面对中国现在的汽车产业这种势头有点早。
96年到99年家电行业曾出现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海尔在96年到99年三年时间兼并了18家工厂,都是低成本收购,整合为大规模生产线,成为家电行业的老大。这种经历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成功企业总是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瞄准势头、开足马力大踏步实现跳跃性的发展,这也是品牌战略的规律。按照常规做法,加大塑造品牌的操作力度,有能力去吃掉那些可以拓展你的品牌生存空间的企业,成为企业快速进步的加速度。去年,乳品行业也是打价格战打的厉害,也是大规模兼并的一年。今年伊利、蒙牛有可能超过一百亿,他们的生产能力跟不上,其销售额很多都来自兼并这些企业。
三. 2005年是汽车产业界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创新的转变之年
当前,在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都纷纷把最为先进的车型和技术拿到中国市场参与竞争能力,各个厂家之间在产品技术上的差距已经变得非常有限。同时,各个厂家都已经普遍意识到,单纯依靠价格与车型两个手段,能够获得的增长潜力也已经不多。今后,在产品与价格基础上,如何逐步过渡到品牌创新发展阶段,品牌创新存在哪些问题和陷阱,如何进行品牌创新,将成为各个企业思考或者积极探索的主要问题。
99年美国波士顿汽车营销论坛有个口号式的观点,第一句话全球汽车品牌依靠产品的品质拉开差距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在波士顿会上,大家认为也是类似于我们营销的研讨会,他们认为各个厂家在品牌上,在技术创新上,彼此的差距,一个是不大,你很难拉开差距,谁的产品销售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品质和技术之上的营销。在这一点上IBM有自己很好的精彩的总结,IBM认为OST的操作系统在那个时代最好的,微软在他看来仅仅是合格的,能打60分的操作系统,在1990到2005年15年的时间,看到比尔盖茨连续11年蝉联世界首富,后来IBM的总裁退休之后写过非常感慨的文章,相反微软在营销或者在服务方面所做的努力要彻底改变整个计算机产业。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已经经历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学习制造汽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不但不能够设计汽车和研发汽车,甚至制造汽车都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主要通过合资引进国外产品的成熟的车型,引进国外生产线和设备,来制造汽车;
第二阶段,打造中国本土强势汽车制造和生产基地的阶段。从2000年开始,由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速度很快,各个厂家,都加大了,打造和提升自身制造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基础的和发展的速度,引进的设备和机床技术,在世界上都是先进和一流的,以至于业内人士批评说,中国有两个不协调:第一个,中国制造技术的高标准,同中国汽车的研发和设计能力的低技术的不协调,第二个不协调,中国市场整体的弱势市场,和中国4S店高标准地投入的不协调,但是无论如何,在这个发展阶段当中,汽车产业,已经普遍,提高了和提升了,自己生产工厂的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我们生产的设备和水平,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第三个阶段,则是跨国公司,把最先进的车型,推到中国市场上参与竞争的阶段。在早期,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过程当中,汽车引进合资,都还是国外落后的技术和落户的车型。但是,现在,整个车型的技术水平的发展状态,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全面创新和都是起创新性的技术,成为市场的主流和市场的主题,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状态。
在汽车工业当中,中国汽车算是正在发展初期的产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依靠产品,但是未来或者从06年开始,我们的品牌将越来越重要,我们也看到在全球建立合资工厂的,都是最好的,最新的产品投入市场。1999年在波士顿大家探讨的观点,在中国汽车市场依靠产品品质和技术拉开差距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因为大家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产品品质也都是最好的。所以06年中国汽车营销将从产品向品牌创新过渡和发展。
论坛上,各个企业分别就品牌问题谈了观点。学会秘书处尤其感到振奋的是,北京现代在伊兰特过去三年实现爆炸性成长,一举取代捷达占据中级车领导位置后,仍然明确提出,这不是一个战略性的成功,而是一个以产品技术与产品应用为导向的战术成功,不是以品牌为导向的创新的成功。未来北京00现代汽车,已经明确提出要提升与构建品牌战略。
这个判断说明品牌战略作为一个基本战略,已经被企业界营销人士充分认识。
一汽夏利,也在取得优异成绩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要打造国民车第一品牌的概念,而吉利则提出,要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这些新的概念,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汽车产业在营销上一个重大创新,既在产品品质和技术无法拉开差距的背景下,下一个阶段,品牌竞争将在产品技术和创新基础上,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工具。
业内人士对自己发展现状与阶段的清醒判断,是非常了不起的,这说明中国汽车营销水平整体的进步,同时,这个观点也是符合实际的。今天大部分的企业销售主要靠领先的产品的优势或者产品的驾驶在市场上大显身手,并没有真正的发展到依托品牌,依托品牌价值的稳固的创新带领市场发展,做不到这一点并不是大家意识不够,而是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是这种客观状况导致的,所有的品牌在中国都是新品牌。因此,未来,中国汽车企业将进入到真正的依托消费者接受和体验为基础的品牌大战阶段。
四、中国汽车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四个现象与五大理论漏洞
4.1中国汽车品牌营销存在四大问题
既然在今天的竞争中,品牌非常重要,那么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品牌营销的现状如何呢?我个人认为在管理思想与操作体系上还是有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四个方面:
问题一:以企业为导向的品牌理论误区
现在企业天天讲品牌建设,要提升品牌,但是大部分企业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品牌,品牌的本质是什么?
现代营销学定义,品牌就是消费者价值印象或特征,是消费者对品牌能为自身带来的好处和利益的一种价值特征,是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商品时的价值路标。
一个老百姓人他之所以需要品牌,说到底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和价值,由于商品技术的复杂性、高技术不断推出以及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在本身商品知识有限的情况下,不具备凭借感观判断产品好坏的条件,所以品牌就成为消费者找到能够代表自身利益和价值的商品最重要的工具。如果品牌能够成为消费者的价值和利益的象征,也就是成为消费者某种特殊价值的代表,那么品牌就必然变成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路标;所以从商标到路标,这是品牌战略的一个巨大的飞跃!
实践上存在两种导向的品牌理论,一种是以企业为导向的品牌理论,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这种承诺是企业认为的一种品牌个性或价值;另外一种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理论,是消费者对一个产品或者品牌,能够给自身带来的利益或者价值的特征。两种导向的品牌理论主要区别如下图如示:
两种不同的品牌导向,导致海尔与TCL在95年到01年都在家电领域发展时的巨大差异
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品牌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企业导向的层次上,没有的品牌价值特征的清晰的设计,往往总是愿意用广告词,或者所谓的广告语的替代品牌的价值特征。
问题二:品牌策略的零散化
尽管品牌战略提了很多年,但是,我们发现各个企业基本上没有一很系统的品牌策略,品牌策略本身是高度零散化的,没有一个中长期的品牌发展规划,没有一个确定的能够长期执行的品牌战略。在操作现象上,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就是品牌操作活动零散性很强。而在汽车品牌发展的历史上,绝大数成功品牌,主要是依靠,一个持续稳定的塑造品牌的某一个关键价值点,而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才形成品牌价值特征的。
如捷达“皮实耐用”这种品牌价值特征的形成,主要是靠持续的一系列的事件营销和宣传推广而形成的,主要围绕着两条主线展开:
第一个,就是不断地,进行出租车耐用省可靠性的长期宣传,先后在98年到01年,推出六十公里五大修,全国无大修出租车评比,哈尔滨48、68辆汽车集团五大修理程达到430,000公里,以及深圳珠海,出租车大赛等4大系列活动,几乎每年一个活动,稳健的推动品牌的发展,并且主题不变,持续贯彻,持续的深化和推动,这些工作,都是品牌,被消费者逐渐的接受和认可,再加上,市场营销和销售体系的高水平的操作,成功地打进了出租车市场,带动整个几大品牌最终在99年成为全国的第一出租车品牌,
第二个方面,收是围绕着捷达的赛车进行了一系列炒作,连续5年,十一次参加赛车拿到七次冠军,更重要的是,围绕着赛车比赛进行了系列的宣传和推广,使消费者相信捷达上经济耐用的家庭轿车,从而拿捷达的品牌,通过这些活动,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这些活动,一个突出特色,就是主线清晰,前后连贯,深入推广,品牌导向,这四大策略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品牌策略的体系化。但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围绕着这样一系列清晰准确的主题进行品牌推广的企业不多。大部分企业往往是根据产品的销售,在短期打一点广告、做做宣传,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问题三:没有构建品牌价值导向的价值链体系
第三个方面,没有构建品牌价值导向的价值链体系,我们现在,实际上是使用产品技术替代了品牌技术,我们总希望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而不是消费者更需要的产品,或者在消费者看来价值更大的产品,因此,我们还没有学会从技术导向的产品和价值创新,转变成消费者需求导向的产品或者价值的创新,我们的很多技术很多概念,往往以信为导向,不以消费者有没有价值判断和价值感觉为导向,这样一种发展状态,显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问题四:品牌战略没有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把品牌作为销售工具,没有把品牌作为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来考虑。
尽管我们很多企业都在谈论着品牌,但是,企业存在的三个现象,让我们感到品牌并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策略:
第一,没有把品牌战略作为一个核心的目标,大部分企业甚至没有一个基本的品牌目标。产品的销售量是每个企业的硬指标,是每一个销售公司经理和销售人员的核心目标,但是品牌战略和品牌的标准,几乎没有任……
想买七万左右的车
首先价钱在这里,办完不超过8W的车,那裸车也就7W左右,裸车超过7W5办完肯定超过8W
两厢车(没屁股)可以考虑:长城哈佛M4 6.39W;东风风行景逸5.99W;铃木雨燕5.98W;江淮和悦RS6.28W;起亚K2两厢7.29W;现代瑞纳两厢7.39W(价钱都是低配最低价)。感觉稍微上点档次这里面属K2 两厢和瑞纳两厢,价钱稍微贵点,办好肯定要超过8w,不过8W5应该就能挡住。
三厢的选择就多了:起亚K2 三厢7.29W;雪佛兰赛欧三厢5.68W; 比亚迪L3 5.99W;现代瑞纳三厢7.39W ;帝豪EC7 6.98W;长城C30 6.45W;MG3(上汽名爵)6.97W;宝骏630 6.28W;长安逸动7.39W;比亚迪F3 5.29W;东南菱悦V3 5.98W;长安悦翔三厢5.49W;江淮和悦 6.18W;现代雅绅特7.18W。
一般还是三厢作为家庭考虑的对象,咱国内的品质,首推长城C30,长城的钣金同比国内其他的汽车算是领先的水平了,而且C30市场保有量还是很可观的,而且车内的空间进去之后也不会显得拥挤,另外还可以考虑的就是帝豪系列,帝豪隶属吉列汽车,现在吉列汽车做的也很不错,帝豪是吉列的高端车型,车做的大气客观,帝豪EC7在外观上完全可以跟欧美的12W左右的车相媲美,国内的话首先考虑C30和帝豪EC7,价格肯定能接受,这两者一个差的是大小,帝豪EC7比长城C30要大,自然排量也大,EC7全系1.8排量,而C30 1.5排量,现在油价飞速疯涨,油价也是考虑的对象。韩日的汽车在这个价格我看你就不要考虑了,多了不说,同样价格的车,咱的配置都比韩日要丰富,为何不选择国产汽车呢!!
说了这么说,你还是需要自己去试驾一番,考虑自己开心的感觉再去买车,不然这么多,你看一个懵一个,4S店都是挑好的说,缺点你根本看不到!还有,当你 中意一款车之后,你越去观察越去了解,你就会发现越来越爱上那款车!
呵呵,给分吧,别寻思了!
奔驰放弃燃料电池?FCV普及比预想更难,但仍是新能源车终极方案
“戴姆勒放弃氢燃料电池,你怎么看?”有人这样问我。
可是问我的人,一上来就把最基本的事实弄错了,戴姆勒并没有放弃燃料电池(FC),更没有放弃燃料电池车(FCV),只是“暂时搁置了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开发计划”。
这只是一家车企在某个时间段,基于对市场环境的研判,结合公司的经营状况,做出的阶段性战术调整。
这再正常不过了,企业经营当然要时刻因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做相应的战术调整,一成不变的按既定方针办,那是傻瓜。
或许因为奔驰的明星效应太强吧,戴姆勒的这次战术调整,被过度解读了,有些则是故意的误读,希望误导大家得出这样的结论——氢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车的终极解决方案”被彻底否定了。
对于戴姆勒暂时搁置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网络上充斥了各种误读和误导。
01,FCV“商用车先行”是行业共识
事实当然并不如此。
戴姆勒仅仅是暂停了乘用FCV的开发计划,仍将继续研发燃料电池商用车。现阶段,燃料电池在商用车领域显然更容易推动,一方面商用车的燃料电池系统平均吨公里的运行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商用车(比如公交)行驶路线和运行时间相对固定,建设配套的加氢站比较容易。
所以,商用车先行,也是目前许多国家都采取的氢能发展策略:通过发展商用FCV,提高燃料电池的产业规模,降低成本,同时逐步带动加氢站配套设施建设,再逐步拓展到私人乘用车领域。我国就是如此,2019年全国FCV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5.5%和79.2%,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商用车。
“商用车先行”是当前行业对FCV发展路线的共识,丰田现有的FCV,除了一款MIRAI,其余的都是商用车。
之前,戴姆勒对乘用FCV商业化进程的判断有点过于乐观了——没错,戴姆勒之前一直都是FCV的激进派。更激进的则是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通用,通用汽车在2001年的时候信心十足地宣布“2011年FCV就可以实现商业化”。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乘用FCV的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年的国际油价跌到现在这个熊样,也是事先任何人都没有料到的,FCV普及的时间节点当然也会相应推迟。
FCV概念当年如火如荼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普遍认为油价将持续走高,谁能想到国际油价会跌到如今这样?
另外,不要觉得戴姆勒作为奔驰的母公司就多么有钱,当前的戴姆勒集团降成本压力巨大,2019年该集团息税前利润下滑逾6成仅为43亿欧元,净利润仅为2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05亿元),同比下滑64.5%,营业利润率不到2.5%,离亏损也就一步之遥。作为对比,丰田集团2019财年净利润1882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55亿元),营业利润率为8.2%。
今年受全球疫情冲击,经营情况肯定会更加恶劣,戴姆勒必须不惜一切降成本,暂时搁置起码10年内不太会真正有机会的乘用FCV开发计划,可以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戴姆勒集团近五年息税前利润变化曲线,这家世界最大的豪华汽车制造商离亏损只有一步之遥。
总之,戴姆勒暂时搁置FCV乘用车开发计划,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长远来看,FCV作为新能源汽车终极解决方案的地位,并没有因此发生任何改变。戴姆勒的研发人员马库斯?谢弗就表示:“燃料电池车表现出色,现在只是成本问题,而这取决于量产规模。”
02,宝马、现代坚定看好FCV未来
几乎与此同时,宝马集团日前首次公布了BMW?i?Hydrogen?NEXT氢燃料电池技术细节,并强调将“持续研发氢燃料电池技术”。宝马集团负责研发的董事傅乐希表示:“从长期来看,氢燃料电池技术有可能成为宝马集团动力系统组合的第四大支柱。”
i?Hydrogen?NEXT的燃料电池系统可产生125千瓦电能。一对700巴压力罐可容纳6千克的氢,加氢只需3-4分钟。
宝马集团表示,虽然目前并不具备足够的外部条件应用氢燃料电池,比如必要的基础设施,但宝马集团对于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长期潜力坚信不疑,并已经在大力推进氢燃料电池的研发工作,不断将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制造成本降低到可以支持量产的水平,待基础设施和氢能源供应到位便可立即投向市场。
1997年宝马首次研发出自己的燃料电池;2022年宝马计划将基于X5车型对氢燃料电池系统实验性地小规模量产。
当前,在FCV领域最激进的则是韩国的现代汽车集团。该集团近期发布的一个主题为“Next?Awaits”(下一个期待)的品牌宣传短片,一开头就是一辆氢燃料电池车NEXO。
现代汽车集团最近发布的“Next?Awaits”宣传片,开头就是一辆氢燃料电池车。
NEXO搭载的是现代汽车第四代燃料电池技术,系统效率高达60%,储氢量达6.33kg,加氢仅需5分钟,续航里程达到800公里以上(NEDC工况)。2019年,现代汽车也以4818辆的销量超越丰田成为FCV世界销量冠军。
现代汽车纪念今年“地球日”的另一部宣传片的主角也是NEXO。这款FCV俨然已经成了现代汽车的第一代言人。
03,FCV真正的普及可能还要20年
当然,无论是MIRAI的两千多台,还是NEXO的不到五千台的年销量,对于一款乘用车而言,都还是太少了,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这只是个开头。
1997年丰田的第一款混合动力车(HEV)普锐斯刚推出的时候销量比这还低,只有区区300台。丰田混动实现第一个累计销量100万台,用了10年时间,但是第二个100万辆只用了3年。
丰田混合动力车全球累计销量走势。
2019年,丰田混合动力车全球销量约为160万辆,大约相当于全球所有厂家纯电动车(BEV)销量的总和。10多年前,欧美许多主流厂家对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是多么不屑一顾啊,可是现在,混合动力已经成为丰田巨大的竞争优势。
FCV的发展当然要比HEV更难、更曲折,也需要一个更长期的过程。
虽然丰田坚定地看好FCV的未来,但是丰田从来不认为FCV可以很快普及。下图是丰田的“电动化发展路线”,在丰田的规划里,到2030年,丰田的FCV和BEV加起来占比也才刚刚超过10%,到2050年,FCV的占比仍然小于10%。
下图是国际能源署(IEA)2016年对全球汽车市场做出的预测,他们同样认为到2030年FCV的商业化才能起步,到2050年FCV的全球销量占比将达到大约20%。
也就是说,10年内FCV在商业上基本没什么太大机会,真正的普及可能要到2040年甚至2050年以后。但是,从人类社会可持续移动性的角度去看,FCV作为新能源车终极解决方案的地位不可替代,BEV只能以短距离移动工具的形式作为市场的一个重要补充而存在。
未来,不同类别的电动化汽车有各自不同的定位。纯电动(BEV)由于先天的局限,只适合于短距离移动。
对此,各个国家其实是心知肚明的,都制定了非常明确的氢能发展规划。到2030年,中国和美国的规划一样,都是燃料电池车累计产销100万辆,加氢站1000座;日本的规划是燃料电池车累计81万辆,加氢站900座。韩国最激进,规划到2040年燃料电池车累计达到290万辆,加氢站1200座,基本上全面进入“氢能时代”。
各国规划中的“氢能竞赛”。
04,氢能是人类社会实现“零排放”的最佳选择
现在一些厂家,或者因为自己的短视,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毫无技术储备,或者因为根本就是投机份子,只能做纯电动(因为纯电动没什么技术门槛),当然会竭力否定纯电动之外的所有技术路径。为了否定FCV,他们说了许多误导公众的话,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实际上全是忽悠外行的,比如说FCV的能量转化效率没有纯电动高。
这是事实,但从根本上讲,人类是不缺能源的,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燃烧产生的热量,地球一天所接受到的太阳能就足够全人类用上40年!人类能源危机的本质,是“一次能源”和“终端能源需求”之间的能量供给体系的危机。
大家都知道,风电、光电,这种清洁能源发电量在中国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很小,2019年前7个月,全国风力发电占比仅为5.23%,太阳能光伏发电占比仅为1.68%。这种情况下,全国“弃风”、“弃电”的现象却非常严重,2015年,中国平均“弃风”率为15%,“弃光”率也高达12%。
2017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6年风电并网运行情况》,全国平均“弃风”率达到17%,全年“弃风”电量497亿千瓦时,超过三峡全年发电量的一半。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电不能像石油或煤炭、天然气那样储存起来,这边需要多少电,那边就发多少电,多发的电没有用。电池当然可以储能,但是成本太高、效率太低(电池的能量密度太低,充电时间太长),这样做,还不如把一部分不能及时用掉的电放弃掉。
如果我们建成了一个以氢为核心的能源供给体系,这个问题就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用这白白被放弃掉的497亿千瓦时的风电来电解水制氢,按照目前80%的行业最高效率,可以制氢大约11亿公斤。以每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这些氢可以供大约600万台丰田MIRAI行驶一年。
丰田MIRAI的美国EPA能效是每公斤氢能行驶66英里,约合106公里。
这仅仅是2016年我们的“弃风”电量啊!如果氢能体系一旦全面建成,整个交通的能源供给都可以轻松实现可再生化,再进一步,整个社会全面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也就指日可待。
所以,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的能源供给体系,其本质是未来人类社会“一次能源”和终端市场能源需求之间的中间环节,目前来看,氢能体系是人类社会实现彻底的“零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没有之一!
05,FCV成本5年内有望达到普通燃油车水平
过程当然会很漫长,横亘在我们和最终的氢能社会之间的,还有很多巨大的挑战,比如说加氢站网络的建设,但并不包括FCV的成本问题。
戴姆勒这次暂时搁置乘用FCV开发计划,最主要的公开理由是“FCV的制造成本至少是同等BEV的两倍”,但实际上,阻碍一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的从来都不是成本,因为通过大规模的产业化,成本一般最终都会降下来。
大家可能不知道,过去20年里,FCV成本的下降幅度要远远大于BEV。
2014年底,丰田MIRAI问世,被称为“MIRAI之父”的田中义和后来告诉青主,和丰田在2008年推出的燃料电池系统相比,MIRAI的燃料电池系统成本降低了95%!虽然MIRAI当时的产量规模很小,但是在日本市场补贴后的售价也已经和燃油版的丰田皇冠相当。
MIRAI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密度是丰田2008年推出的燃料电池系统的2.2倍。
随着产量规模的扩大,FCV的成本还有巨大的下降空间。韩国的《氢能经济发展路线图》就明确提到,当FCV年产达到3.5万辆时,成本将降至5000万韩元,年产10万辆时,成本就能降至传统燃油车的水平——约3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而这——根据韩国的氢能发展规划,不过是5年后的事。
2030年,日本市场燃料电池系统价格有望降至2018年的20%。
事实上,即使是现款的丰田MIRAI,青主认为已经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价格,它比特斯拉MODEL?S便宜多了,只要广州有5个加氢站,东南西北中各一个,青主就很愿意买一台这样的车;而虽然广州现在号称已经有5万个充电桩,但我还是不会考虑买一台BEV,因为加一次氢只需要3~5分钟,而充一次电你却需要2~4个小时。
大家不要期待未来超级充电桩能普及,那是不现实的,能够普及的只能是普通的快充电桩,基本上充一个小时的电也就够你开一个小时。我们开车出趟远门,每开一个小时要停下来充一小时的电,这种出行模式会被广泛接受吗?
这是一台BEV在高速服务区快充电桩的充电数据,1个小时充了26度多的电。这些电只够这台车在高速上跑1个小时。
大家喜欢算纯电动如何省钱,可是年纪越大就越明白,时间才是最宝贵的!将两三个小时干耗在充电站里,我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大家不要总是期待某一天有一个什么技术突破,然后纯电动车就可以续航1000公里,充电只需几分钟,现实中这是绝对做不到的。欧阳明高院士也已经劝大家放弃这种幻想,他说,电动车更主要的还是应该用慢充,快充只能偶尔为之,经常快充电池的性能和寿命都会很快衰减。
FCV普及的真正瓶颈在于加氢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并非因为加氢站网络建设本身多么困难,这涉及到从石油社会向氢能社会的全面转型,这个过程能在三五十年内完成就已经非常迅速了。
06,建设氢能体系?中国最具优势
说这么多,就是想强调,戴姆勒暂停乘用FCV的开发,不应成为我们放弃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的理由,恰恰相反,这正是我们应该抓住的机会。我们花了巨大代价鼓励纯电动,光是补贴就发了大约3000亿元,但是结果我们在BEV领域还是竞争不过别人,特斯拉一家就打得中国品牌纯电动满地找牙,按照目前的趋势,欧洲纯电动车产业规模也有可能很快超越中国,这没有办法,因为BEV确实更适用于欧洲的市场环境。
但在推动发展氢能经济方面,中国则有巨大的比较优势:
首先,FCV比BEV更适用于中国和美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欧洲人的“长途旅行”在我们看来连“中途”都算不上;
其次,中国发展高度不平衡,用电需求集中在东部,而发电资源集中在西部,造成大量弃风、弃电,我们本来就存在着建设一个高效氢能供给体系的内在需求;
将部分加油站改造成加氢站,比遍地建充电桩更可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这次全球疫情抗击过程中,大家必须承认,当面对全社会重大挑战的时候,中国的制度确实有天然优势。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完善的加氢网络,对任何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一个巨大挑战,因为前十年可能都是纯粹的投入期,难以获得回报,这样的事,自由资本是不愿意干的。但是,对国家资本来讲,只要看准了大势所在,政府下定决心,将中石油、中石化的一部分加油站改造成加氢站,或者加油加氢两用站,我们的氢能社会基础设施,一年即可小成,三年就能完善,这个道理和高铁建设是一样的,而投入远比高铁要小。
文?|?青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