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火爆发石油价格-石油价格的上涨使欧洲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

tamoadmin 2024-10-16

1.论当代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2.求最近战争!

3.历史上几大战争的伤亡人数、损失,以及名人对战争的评价

论当代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欧洲战火爆发石油价格-石油价格的上涨使欧洲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

 一、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中需要关注的“三高”风险

(一)石油价格高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损害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节节上升,上半年石油价格已经从去年的平均每桶30美元上涨到40美元以上。6月初油价最高升至42美元,创出1983年以来的新高。油价高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反复调整生产。欧佩克决定自4月份起把日产原油的上限减少100万桶。这给市场带来了冲击,引致石油价格猛涨。石油输出国组织不得不于6月3日同意增加原油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从8月开始每天多生产50万桶,以对抗能源价格攀升,油价才稍稍回落至每桶38美元左右的水平。但全球能源研究中心预测下半年油价整体水平仍会居高不下。二是地缘政治风险所致。今年以来中东局势依然不稳,伊拉克油储占全球第一,但其国内战火不熄,市场担忧其政权移交后,内部政局很难平稳,结束动荡遥遥无期。以色列的沙龙政府及执政的利库德集团的强硬姿态使人们对巴勒斯坦形势的前途日益担心。在产油大国沙特,针对外国人和政府机构的恐怖事件接连发生,这也向世界表明了中东原油供给方面的潜在风险。估计因中东形势不稳导致的原油风险溢价达5-10美元。三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升温,主要国家原油需求增加。国际能源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创16年新高。从能源耗费角度来看,美国位居工业化国家之首,5-6月又是美国传统用油高峰。在亚洲,由于极高的经济增长率与经济的高能耗特征,对石油需求的增长率很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去年每天的原油需求量为550万桶,超过日本。今年国际能源机构又上调了中国每天的石油需求增长。印度对石油的需求量也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亚洲占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量的90%。

油价上升将损害全球经济的增长。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会造成伤害。国际货币基金(IMF)报告指出,油价在一年内若上涨15美元,将直接减少世界经济增长1%。如果油价持续保持在每桶40美元左右的高位,美国的经济增长将降低0.3个百分点。国际能源机构发表的报告指出,油价每上升10美元,全球经济增长将减少0.5个百分点,亚洲整体经济增长率下降0.8个百分点。欧元区12国所需的石油70%以上依赖进口,油价上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同时还给欧元区带来了通胀压力,对于正处在经济复苏时期的欧元区来说,油价上涨也不是福音。随着油价的飞升,全球通胀压力正在增加。天然气和煤炭价格也随之上涨。这些动向也会直接影响化工产品的价格。

(二)世界初级产品价格高削弱经济复苏势头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快速复苏的轨道,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价格明显上扬。这使得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同时带来通胀风险。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2003年,全球燃料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6%,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了7%,其中金属价格上涨了12%。由于制造业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已经推动了物价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和美元贬值使美国2004年头三个月消费价格按年率计算上升了5.1%,大大高于2003年全年的1.9%。国际市场许多商品价格大幅攀升或转升,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于受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加快影响,市场需求激增,加之一些产品库存下降,供应呈紧,世界有色金属价格多有飙升,一些商品如锡等价格甚至更升达其14年来的最高水平,有色金属价格的总体水平也升达9年来的新高。韩国、日本、中国等一些亚洲国家对钢材的需求猛增,特别是三国造船企业2004年的新船完工量都将创历史新高,对厚钢板的需求尤大,引起厚钢板价格飞速上涨,目前已升达1998年以来的最高价位,钢材的总体价格水平也已突破每吨500美元大关。

二是由于受气候不良影响,2003/04年度世界大豆的产量将较上年度减少4.8%,美国大豆产量更将剧减12.3%,世界大豆及豆油价格随之出现猛涨,目前甚至已分别涨达其历史最高水平和20年来的最高价位。因菲律宾、印尼产量减少,2004年上半年全球椰油市场预计也将出现约30万吨的供应缺口。

三是原料或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支持了半成品、成品或下游产品价格的提高。如原油价格上涨带动一些石化产品如乙烯、石脑油、汽油和聚氯乙烯等价格上涨;天然橡胶价格上涨带动轮胎价格上涨;废钢、焦炭和铁砂等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钢材价格的上涨。

(三)调高利率增加世界经济复苏的成本

美国联邦储备局自2001年连续13次降息,短期利率从6.5%下降到目前的1%。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强劲增长连续三个季度的GDP增长在4%左右,4月份通胀水平达到4.4%,1%的利率水平已不适于美国。美联储在6月30目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提高利率0.25个百分点。预计一年内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将由1%提升到3%,美国住房贷款利率会由5.5%上升到7.5%。加息不仅对美国的投资、股市、消费及美元汇价产生影响,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直接投资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利率提高将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受损。在美国的超低利率背景下,购买其他国家股票的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回归美元,进而影响世界金融市场。由于预期美国加息,今年以来东京市场、日元汇率均急剧下跌。亚洲其他地区股市也在下跌(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的主要股票指数从年初以来都跌入低价范围。香港恒指跌17%,台湾加权指数跌16%,韩国综合指数下跌15%。)拉美股市和汇市也纷纷下挫。

其次,由于预测美国将提高利率,世界资金流向正在发生变化。日美利差的扩大也会加剧资金从日本转向美国的势头。由于担心利率上调,使筹措资金的成本增大,一部分资金开始撤回,新兴市场上债券也开始软化。2003年新兴市场国家获得140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利率上调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引资成本提高,因此可能加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

第三,美国利率的上调从理论上分析应带动美元汇价的上升。但是从过去十几年的情况看,1988-1989年,美联邦基金利率从7%升至10%,1999年2000年,利率由5%升至6.5%,美元汇价是上升的;而1994年-1995年利率从3%升至6%,美元汇价却跌至历史低位。因此,单一利率趋势难以判断美元走势,主要是看贸易形势和其他经济指标。从目前的情况看,贸易逆差依然会拖累美元,若美国贸易逆差随着美国经济增长而扩大,而美国无法抵消赤字扩大,美元仍会存在贬值的压力。过去几个月美元的回升是基于对美国加息的预期。

第四,由于已经预见到美国将提高利率,且幅度不会很大,因此,提高利率对亚洲不会造成很大的威胁。不过,随着通胀的抬头,亚洲国家也有可能追随美国加息。这也会影响其经济和外资的流入。工业国利率上升和新兴市场国家债务的迅速上升带来的财政困难都将削弱全球经济的发展。

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的好转和国际贸易的回升为中国出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头5个月出口增长33.4%。其中,中国对美欧日三大市场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3.3%、38.4%和22.0%。

1、随着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国内投资需求进一步拉动,企业对生产资料采购将大幅增加,从而给中国相关产品出口带来机遇。今年1-5月,我国对美国出口432.3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工业制成品增长了36.2%,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出口增幅最大为47.9%。2004年1-5月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240.9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尽管美国经济尚好,但如何保障充分就业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制造业的失业人口达270万。为大选政治服务,争取制造业的支持显然成为美国民主党和共和两党最紧迫的需要。彩电、家具、纺织和服装等均属制造业行业,而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美国藉此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案件随之不断发生,预计下半年围绕政治问题产生的贸易摩擦仍将延续。

2、1-5月中日双边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日本向中国出口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3.8%、14.8%、22.8%和18.8%。日本的国内需求重新焕发了活力,对进口需求也会逐步增大。而中国目前是日本第一大进口国,必然会从中受益。2004年1-5月日本从中国进口分别增长了9.6%、5.2%、25.5%和12.9%。日本从中国进口的最主要三种产品为:机械设备、纺织品和食品。其中占进口比重最大的机械设备(占比几乎为40%)增幅都在20%左右,3月份更是达到了41.9%。

3、一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20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7%;欧盟成为中国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对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5国出口占中国对欧盟总出口的76.5%,同比分别增长38.9%,42.4%,67.4%,23.9%和40.5%。中国对欧出口面临的不利因素是,欧盟委员会2001年12月10日、2003年5月8日和12月23日三次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普惠制”毕业,取消了16类中国对欧出口产品的普惠制待遇。而与此同时欧盟仍然给与其他国家的相关出口商品以普惠制待遇,中国有关对欧盟出口商品在与来自这些国家商品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4、今年5月1日欧盟实现的东扩,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统一和稳定的市场。如今,只要我产品进入欧盟任何一个成员国,就可以进人其他成员国市场,而中国企业在10个新入盟国的生意相对较多,东扩为我企业进入欧盟老成员国市场提供了机遇;且由于欧盟运作规则将实现统一,我企业对欧盟贸易在手续上也将趋于简化,从而为我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更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同时,由于东扩前10个新入盟国的工业制成品关税普遍高于欧盟的平均水平(3.6%),欧盟东扩后要适用欧盟统一税率,将使中国出口产品包括钟表、玩具、游戏、体育用品和人造珠宝等可从对新入盟国家的贸易中获得相对较低的欧盟关税税率,减少我产品成本。此外,欧盟东扩后,随着新入盟成员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其劳动成本将有较快增长,也有利于我产品价格竞争力的保持和增强。当然,欧盟新增的10个成员国对老欧盟成员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不排除挤占我部分产品在欧盟(主要是德、法等欧元区国家)市场的份额的可能性。

(二)国际商品市场发展给我国企业出口带来了新商机

世界商品贸易的回升和增长,价格大幅上行,给我国企业出口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1、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市场前景向好。2003年世界半导体的销售额全年增幅达18.3%,2004年则更将出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增幅可望大大高于上年,达到29%,销售额预计将可基本恢复到2000年网络泡沫高峰期的水平。随着市场的恢复和加速增长,半导体的价格也有明显上升。作为IT业两大增长引擎的电脑和手机市场,情况也大体如此。我国以工厂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当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纺织品服装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新的广阔空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长期来虽不断有所增长,但国外相关配额限制仍不失为影响我出口扩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据WTO统计,1995年至2002年7年间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加了62.9%,在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自12.2%增至17.5%,即增长了5.3个百分点,但由于受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同期我纺织品服装在美国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仅增长了0.9个百分点。WTO《纺织品服装协议》有关纺织品服装配额的规定将于2004年年底终止。为此,许多海外客商认为,对与中国企业做贸易的空间将会更大。据我今年春季广州交易会纺织商会统计,本届交易会到会的客商比往届有明显增加,许多还是首次到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明年配额取消后,一些国外采购商看好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希望到广交会进行考察,建立新的供货渠道。

3、在世界有色金属市场需求回升,价格不断上涨下,锡市场供应连年不足,铅、锌供应也呈短缺,2003年以来价格分别都有飙升,是我扩大出口的大好时机。世界有色金属价格总的说来在经2002年的小幅回升后,2003年乃至目前价格出现大幅走高。在此背景下,世界锡的价格2003年也有大幅度上行。如2003年12月,锡的价格为每吨6057.62美元,较上年同期猛升43%,2004年以来,截至4月份,较上年12月又再升47.8%。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锡的消费不断增长,市场连年产不敷消,供应严重不足。如据统计,2001年世界锡的消费较上年增长0.3%,2002年为增3.8%,2003年增6.2%,2004年预计还将再增4.1%,而同期世界锡的生产平均年增约仅1.3%。在此情况下,锡市场生产不敷消费的数量2001年为500吨,2002年为2900吨。2003年陡增达24800吨,2004年预计更将增达30400吨。世界铅、锌市场也大体如此。继2001年至2002年或2003年供应明显过剩之后,2004年世界铅、锌市场据预计也将分别面临12.5万吨和10万吨的较大供应短缺。

(三)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最新公布的计算结果,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2.6%,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美国和欧盟分别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1%和19.9%。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发达国家从廉价劳动力生产的进口产品中受益,同时对高科技产品和服务有了更大需求。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将看到对中国出口机会的增加,包括初级产品和制成品。

去年中国进口增长34%。今年1-5中国进口增长41%,明显高于出口增长率(33.4%)。特别是从美欧日三大市场的进口增加明显。

中国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将不仅影响中国本身,还影响世界其他地区。亚行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钢材、锑、锌、白金、钢和铁矿最大的消费国;是铝和银第二大消费国,是镍的第三大消费国,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的石油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并占2003年全球石油需要增长的35%。中国还生产全球50%的照相机,30%的空调机和电视机。中国已成为东南亚的主要贸易伙伴(去年从这一地区进口4130亿美元)。中国从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的进口增长了50%,从菲律宾的进口增长了一倍。今年1-5月,中国从东盟进口增加了41.7%。2003年日本出口增长的80%源于中国。亚行估计,今年全世界15%的增长将来自中国。中国宣布紧缩贷款的消息后,亚洲、欧洲和拉美的股市暴跌,农矿产品价格也大幅下跌。中国经济的急剧调整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冲击。雷曼预计,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其他亚洲新兴经济的GDP将下跌三个百分点。如果日本的GDO增长下跌半个百分点,足以破坏日本经济脆弱的复苏,通缩也会恶化。

求最近战争!

俄格战争

大致介绍:

2008年8月8日,北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第29届奥运会开幕了!可是在亚洲的另一边,一场战火却正在蔓延!!

北京时间8月8日2时,当地时间8月7日22时,格鲁吉亚军队对南奥塞梯首府发动闪击战,坦克大炮等分三路向茨欣瓦利突击。8月8日9时,格军攻占了茨欣瓦利。他们大概打得太顺手,于是在10时40分,开始袭击驻扎在格鲁吉亚的俄罗斯维和部队。

遭受袭击后,俄罗斯军队立即做出反应。15时,俄罗斯做出将格军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20分钟后,俄军装甲车对进入南奥塞梯;50分钟后,装甲部队开进茨欣瓦利。第58集团军、第74空降师、特种部队相继上阵,空军海军全力配合。格鲁吉亚,不过2万多军人、1万多准军事部队;第58集团军,编制员额7万人,参加过车臣战争、别斯兰人质解救。战争的结局不会有什么悬念,因为这简直就是一招“排山倒海”。

简略看看格军的表现。开战之初,他们利用偷偷准备的S-200击落了俄罗斯的图-22,还有苏-25等,小露了一把脸。但经过五天的交战之后,格军就只剩下溃败了:公路上被摧毁的坦克车辆随处可见;被遗弃的火炮遍布城区;海军主力被对手堵在港内点名,左后生生被拖出港口凿沉!可怜啊!

开战六天后,在国际社会调节下,双方战事终于平息。

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格鲁吉亚的总统可一下子出名了,竟打破了在奥运会期间不开战的先例。

发生原因:

第一、历史问题!

俄罗斯历史上经过残酷而且长时间的战争,才征服了整个高加索地区。苏联将高加索山以南称为外高加索,划分成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高加索山以北称为北高加索,划归俄罗斯联邦。高加索山南北都有奥塞梯。苏联根据高加索山把北奥塞梯划归俄罗斯,南奥塞梯划归格鲁吉亚。这样奥塞梯被人为一分为二,埋下隐患。

格鲁吉亚在苏联时期分离主义倾向一直非常严重。斯大林虽然是格鲁吉亚人,也一直在格鲁吉亚进行严厉镇压。苏联解体的时,格鲁吉亚就是一只带头羊。苏联解体以后,格鲁吉亚一直非常支持北高加索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特别是车臣。格鲁吉亚一直是车臣获得外界援助的重要渠道。

第二、科索沃独立。俄罗斯一直强烈反对独立的科索沃,在美欧一些国家的支持下,2008年初宣布独立,欧美立即承认其独立,把联合国反对的分裂变成了正义的独立。科索沃是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摇篮,但却被美国绕过联合国先攻击后"霸占"然后直接支持使其独立!独立极大的伤害了同为斯拉夫民族的俄罗斯的文化和民族情感,感觉恍如被扇了一记耳光,此恨在心,却无奈难报。

第三、北约东扩。北约近年加紧动扩张,形成对俄罗斯包围和威胁,特别是吸收独联体国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议题上,让俄罗斯受到强大的压力!近来又传出美国准备吸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组织的消息,以及格鲁吉亚的亲美政权的迫切希望加入北约投入美国怀抱的做法,让俄罗斯忍无可忍!

第四、资源问题。格鲁吉亚地处里海石油和西方市场的中间地带,位于俄罗斯、伊朗和蕴藏丰富石油的里海,一条可以绕过俄、伊的输油管可以直接到达欧洲,里海石油最终将可能像今天的中东石油一样对工业世界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地缘战略特点,使格鲁吉亚成为美国和欧洲俄罗斯的焦点热点。

第五、南奥塞梯独立问题!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1992年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第六、黑海舰队问题,众所周知它是前苏联海军中唯一不怕冰冻围困的全天候舰队,主要基地和舰队司令部设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将黑海舰队挤出地中海,掐断俄罗斯进入大西洋的入口,减少对北约各国的战略威慑!

1992年,经过会谈,达成有关协议,根据协议,俄、格和南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由俄、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负责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使命。

十几年来,南奥塞梯当局一直初衷不改,有关各方在这一地区的摩擦也时有发生。迄今,格中央政府只控制着南奥塞梯的部分地区。

近几年,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关系越来越“火爆”:先是说你打了我的无人机,然后是活捉你“偷运导弹”的士兵。这也难怪,格鲁吉亚现在可是紧跟美国教练,冲计北约奖牌。美国的直升机,法国的导弹艇,德国的,都被慷慨的送来,还附带培训服务。他们大概以为已经学了“葵花点穴手”,可以冲着北极熊高喊:“我上面有人”,“小心我点你哦”。

于是格中央政府便在欧美的变相支持下,趁全世界目光聚焦北京奥运的时机,忽然出击,强攻轰炸,意图解决南奥塞梯问题。

面队这一切,俄罗斯毫不犹豫,强硬而干脆,立刻出兵相击,坦克装甲车直升飞机导弹轰炸机,毫不客气对格鲁吉亚一通狂扁,格鲁吉亚等不来美国以及北约欧洲国家的支持,只能求饶撤退!俄罗斯利用这一机会,对美国北约东括用炮弹大声说不!对西亚东欧洲的亲美势力警告,反手摔了美国一个嘴巴!同时显示了其强大的威慑力!

具体解析:

格鲁吉亚——昙花一现

鲁莽开战 格鲁吉亚在开战最初的二十个小时中占据主动,击败南奥塞梯军队,并一度攻占茨欣瓦利。或许是最初的胜利来得太快,或者是过于相信美国的承诺,格军开始袭击驻格的俄罗斯维和部队,全然不把强大的俄罗斯放在眼中。而格鲁吉亚武装力量与俄罗斯相比实在过于弱小。现役人员21547人,其中陆军17767人,海军892人,空军1310人,国民卫队1578人。还有准军事部队11700人,包括边防警卫队、海防警卫队和内务部的部队。共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格鲁吉亚军队这点家底与当面的俄罗斯第58集团军和联合作战的空、海军部队相比,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和空海军力量支援配合三个方面处于绝对劣势。格军队数量只有对手的五分之一。按进攻作战的一般要求,对据守坚固要塞的敌人一般要集中5-6倍的数量优势,而格鲁吉亚面对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后面强劲的对手俄罗斯,不惜以弱凌强,以小欺大,不计后果,是明显违背作战常识的莽撞之举格军武器装备都是俄系的老式装备,重型装备水平远低于俄军,再加上个位数级的空军和海军装备,三军基本不具备起码的联合作战能力。因此,战局未启胜负已成定局。

闪电攻击 如果不把后来的溃败计入,格鲁吉亚军队于奥运会开幕当天的进攻行动还算“精彩”格军面对此前久攻不克的南奥塞梯军队,分别从克维莫尼科季、普里西越过边境,兵分三路,从茨欣瓦利的南、东、西三个方向发动突然袭击。战斗中使用了T-72坦克、BMP-1/2步兵战车、“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BM-21火箭炮等重型武器。还出动了苏25强击机轰炸南奥塞梯军队,配合地面部队推进,用时不到13小时,就攻占了茨欣瓦利。

由于茨欣瓦利距离南奥塞梯边界距离很近,从地形条件上看城市南部又向格鲁吉亚一侧突出,格军沿边界自然走向排兵就能够形成围攻部署,应当说,格军的攻击部署十分恰当地利用了这一地形特点,再与装甲部队强大的突击能力与快速的机动能力相结合,战斗进程十分顺利,这也反应了格方多年来对南奥塞梯心存不满,一直在寻机剿除,准备工作十分充分此外,格方军事行动获得美国口头承诺后,自然信心十足。

仓惶败退 格鲁吉亚对南奥军事行动可能比总统萨卡什维利想像中的更加顺利。在攻占茨欣瓦利后,格军就开始袭击乌比阿吉、凯梅尔季、萨拉布克、杰潘西尼、1134高地、1475高地,以及茨欣瓦利城区俄军驻地和十多处哨所,打俄军维和士兵十多人,打伤数十人。

俄罗斯北高加索第58集团军奉命赶往茨欣瓦利,增援驻扎在那里的俄罗斯维和部队。俄军从南奥塞梯北部穿越高加索山区,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通过罗克斯基隧道进入南奥边界,攻占沿途格军村镇。8月9日2时,格鲁吉亚军队的火力被俄军全面压制,伤亡惨重,已经停止向茨欣瓦利射击。俄罗斯维和部队和增援的第58军摧毁大量格军装甲车和坦克,参战的格鲁吉亚战斗机也被击落,

面对俄军强大的正面攻击行动。格军开始从占领的各处地区沿公路后撤,公路上的格军装甲目标成了俄罗斯空军的活靶子,从茨欣瓦利通向哥里和首都第比利斯的多条道路,成了格军的亡之路,被摧毁的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和汽车随处可见,被遗弃的D-30式122毫米榴弹炮和迫击炮遍布城区。在俄空军强大的空中火力打击下,格军的后撤行动只能用溃败来形容,指望美国军事介入的萨卡什维利一时方寸大乱,面对退兵洪流,除了频繁的抗议与呼吁外没有任何作为。格鲁吉亚军队以卵击石,流出的自然是鲜血。

俄罗斯军队 铁拳出击

快速反应 8月8日15时,俄联邦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召集国家安全会议紧急会议,做出将格鲁吉亚军队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随后俄军的军事行动令世界瞠目:15时20分,俄罗斯军队装甲输送车队进入南奥塞梯境内;15时50分,俄罗斯装甲部队开进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16时,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将向驻扎在茨欣瓦利的俄罗斯维和部队增援;17时20分,俄罗斯国防部第58集团军赶往茨欣瓦利,增援驻扎在那里的维和部队。

从时间上计算,驻格俄军在接到总统命令后50分钟从驻地抵达茨欣瓦利,反应极其迅速,这与科索沃战争中俄军快速抢占普利什蒂那机场如出一辙。第58集团军是在接到命令2小时20分钟完成了一切作战准备,包括燃料、补给和开始实施越境行动,显示出了极高的战备水平。该军进入南奥塞梯边境后,沿公路长驱直入,快速进入茨欣瓦利周边,在炮兵、航空兵的掩护下,对防守之敌展开攻击,以“闪电战”回击“闪电战”,给格鲁吉亚和西方国家一个措手不及,在西方国家还来不及统一立场的情况下结束战斗。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以前不太重视的网络攻击也十分有效。在俄格战争全面爆发前的7月20日前后,大量标有“win+love+in+Russia”字样的数据包突然涌向格鲁吉亚政府网站并使其完全瘫痪。总统萨卡什维利的照片被换成了的,格总统府网站整整瘫痪了24小时。当俄军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全面开始后,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也全面展开,包括媒体、通信和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都被瘫痪,对格军事行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格鲁吉亚的战争动员与支援能力。俄罗斯快速的军事打击行动和网络攻击行动,充分反应了俄罗斯军队自车臣战争以来,战备水平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适应现代战争所必备的应急机动作战能力初具规模。

正面攻击担负正面攻击任务的第58集团军抵达茨欣瓦利外围后,即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形成了围攻部署,并向茨欣瓦利南部重镇哥里实施穿插,截断了格军退路。俄军率先使用重型火炮对防守茨欣瓦利的格军进行猛烈的炮击,并出动苏-24/25强击机对城区及外围守军进行轰炸。

从俄军的作战行动上可以看出,与几年前的格罗兹尼之战相比,明显加强了空中与地面的配合。俄军以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为先导,对据险坚守的格军进行了先期的消耗,极大地发扬了火力优势。地面部队的推进十分谨慎,坦克部队与步兵的协同十分出色,步兵与坦克相互掩护作用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没有经过城市化改造的T-72坦克在步兵近战火器的掩护下,与步兵分队齐头并进,战损率大幅度下降。

在俄罗斯装甲部队的三面挤压下,困守茨欣瓦利的格军无法得到兵力、火力支援,在退路已绝的情况下仓惶溃散,向茨欣瓦利南郊和西南地区转移。至9日15时,距俄总统召集国家安全会议紧急会议整整24小时,俄军完成了集结、开进、越境、攻城行动,占领茨欣瓦利全城。

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俄军向茨欣瓦利南部的哥里实施迂回攻击,部分兵力进占哥里东郊,切断了东西走向的高速公路,格中部交通干线被拦腰斩断。此举将格鲁吉亚一分为二,不仅将格军退路截断,还直接威逼首都第比利斯,让深入南奥塞梯的格军形成了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极大地动摇了格军战斗意志。

翼侧出击在正面攻击的同时,俄罗斯军队充分利用格鲁吉亚国土正面宽大、纵深短浅的特点,在中部实施正面突击的同时,在西部的阿布哈兹地区派遣了第74空降师部分兵力,在阿布哈兹武装配合下,进占与格鲁吉亚接壤的科多里峡谷边界一带,并于8月12日凌晨发起攻击行动,包围了格鲁吉亚特种战旅一千多人,将格鲁吉亚武装部队赶出科多里峡谷,清除了格鲁吉亚政府在阿布哈兹境内所控制的唯一地区。

俄军这一攻势行动,在翼侧对格军形成了有力的牵制,使驻防阿布哈兹的格军无法增援南奥塞梯地区战斗,无形中加速了进入南奥塞梯地区格军的溃败进程。

侧后攻击为了配合正面攻击行动,俄军从阿布哈兹占领区向格鲁吉亚西部重镇祖格迪迪攻击前进,并在坦克支援下占领祖格迪迪市政府办公大楼,随后更多的俄军装甲车快速挺进,全镇迅速被俄军占据。格鲁吉亚西部另一重镇塞纳基也成为俄军攻击目标。塞纳基距黑海之滨只有40千米,俄军黑海舰队的陆战突击队在此抢滩登陆,迅速控制了当地几个警察局,未发一弹解除了格鲁吉亚特种警察们的武装。

位于祖格迪迪东南部的塞纳基陆军基地也被俄罗斯空降兵占据,当一个连的俄罗斯空降兵突然从天而降时,守卫在那里的格鲁吉亚一个精锐山地营不战而逃,俄空降兵进入该基地的第一项任务居然是“享用基地食堂主人没来得及吃的早餐”。就此,俄罗斯完成了对格鲁吉亚的东西对进攻击,格国基本上形成了一分为二的局面。只要俄罗斯方面有占领格国全境,甚至首都的意图,成为现实也只是时间问题。

空中突击 在地面部队攻击的同时,俄罗斯空军对格鲁吉亚当面守军和纵深内的战略目标进行了空袭。从数量上看,俄罗斯对格握有绝对优势。北高加索空军第4集团军装备作战飞机459架,1个轰炸师(装备112架苏-24),1个侦察团(装备50架苏-24),1个歼击轰炸机师(装备98架苏-25、35架苏-22),4个防空航空兵团f装备105架米格-29、59架苏-27),1个电子战直升机大队(装备47架米-8),地空导弹发射架125部。

俄空军第4军对格鲁吉亚进行空袭,只动用了不到总数50%的飞机。开战之初,俄空军已完全掌控了战争区域以及格鲁吉亚全境的制空权,俄军战机对格空军和防空军的设施进行了打击,其中主要是军事基地雷达站、机场跑道、公路、桥梁、港口和位于第比利斯的飞机修理厂。这些目标虽然都在居民密集区内,但给格平民造成的伤亡只有100多人。相比之下,格军在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却造成了近2000多当地平民的亡,这说明俄空军的空中精确打击能力已经初步成形。俄罗斯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阿纳托利?纳戈维岑表示,俄罗斯军队在南奥塞梯使用的是精确打击武器,没有实施地毯式轰炸。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空军对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军用与民用机场的袭击行动,已经表明俄罗斯随时可以对第比利斯发动大规模空降行动,1968年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行动随时可能再现,此举对格鲁吉亚民心士气的打击是致命的。由于格鲁吉亚防空导弹目标相对分散,全国并未形成统一的防空体系,俄方的电子压制行动效果并不理想,俄空军飞行员只能像美国空军寻歼萨达姆“飞毛腿”导弹一样,发现目标后才能组织攻击。因此,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没有了用武之地,俄空军飞行员不得不冒着巨大的风险使用普通航空炸弹对敌方目标凌空攻击。因此,虽然俄方空中优势非常明显,但连续损失包括1架图-22轰炸机在内的4架战机,也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海上封锁 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基地位于乌克兰,与格鲁吉亚的黑海沿岸隔海相望。拥有强大海上优势的俄罗斯海军在开战之初即抵达格鲁吉亚海域,对格实施全面海上封锁,断绝军事物资供应,特别是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对格鲁吉亚的武器供应。此外,从黑海直接登陆格鲁吉亚,形成对格军海陆夹击之势,也是海上军事行动的意图之一。8月10日,在阿布哈兹水域巡逻的俄海军遭格鲁吉亚导弹艇挑衅,俄军舰开火击沉其中一艘。当然,无论装备老式导弹艇的格鲁吉亚是否会向俄军舰挑衅,俄罗斯封港断线的企图是十分明确的,何况面对弱小的格海军,形成海上壁垒易如反学。

战争中体现的问题:

这次战斗也显现出了俄罗斯的一下不足,军队虽然在之前做了很充足的准备,等到格鲁吉亚进攻南奥赛提,俄军便在第一时间出动,但是面对装备落后,兵力不足的格军,俄军损失惨重,亡71人,失踪19人。在享有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仍有数架战机被击落。其中包括图-22战略轰炸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第一次实战,虽然打沉敌人2艘舰艇,但这说明不了什么。

俄罗斯军队的损失之大是有它深层的原因,并不是意外原因造成的。以下列举出俄军面对如此弱小的国家为何损失如此之大。其中竟然被格鲁吉亚几乎不能称之为防空体系的防空力量击落了一架图-22战略轰炸机。

1,俄军装备落后,大部分武器是使用了三十多年的苏联装备。武器性能不好。很难发挥最大作用。

2,俄军作战之后系统不完善。俄罗斯现在的作战套路根本不适应现在化要求的低损失,低伤亡的作战要求。各个作战单位也很难做到整合

3 战术运用不当。按照现代战争的要求,在获得绝对的制空权以后,应该用战机迅速的打击敌方有威胁的目标,配合地面部队的进攻,而俄军在拥有绝对的制空权的情况下,并没有彻底的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这个原因不得而知。

4 俄格两个都是前苏联国家,因此格鲁吉亚也拥有大量的苏联装备,因此对俄军武器的性能有更好的了解。所谓知己知彼。但是毕竟格鲁吉亚是个小国。没有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收获,但是却也让俄军遭到了一定的损失。

综合以上观点,俄军的这次损失并不是意外,而是有着它深刻的内在关系,俄罗斯要想重新恢复它昔日的辉煌,应该说在军事体制改革和武器装备换代上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我个人认为俄罗斯应该改善整个军队的作战系统,加强个军种,整合各部队的作战指挥系统。不妨相仿美国建立一个战时统一指挥机构,更好的整合作战资源,在作战时各兵种协调行动,这样会使效率加倍。在恢复经济的基础上,将一部分资金用于新武器、新技术的开发,更替陈旧的设备,使其战斗力得以提升。加强单兵素质,俄军专家曾经总结过这场战争,其中有一点就是“我们缺少一支合格的摩托化步兵,俄罗斯编有许多摩托化步兵,但是,他们不能打仗”

战争中的:

格军装备:RM70型40管122毫米多管火箭炮、BM-21火箭炮、DANA152毫米大口径轮式自动火炮、2S3自行火炮、T-72系列坦克,BMP系列步兵战车、眼镜蛇装甲车、陆虎吉普车、悍马吉普车、苏-25强击机、UH-1H休伊直升机、UH-60黑鹰直升机、米-24直升机M4A3卡宾枪、TAR-21突击、G-36C卡宾枪、M88头盔、等等。真是万国造啊。。。。。。

俄军装备过多而且大家都知道所以就不多提了。

俄格战争的另一层阴谋

从格俄爆发武装冲突后,美国在第一时间内向格鲁吉亚提供了大约3000万美元的援助。而本月3日,布什宣布再向这个国家提供1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到此,美国将从经济和军事上给格鲁吉亚强有力的支持,在不久的将来,遭到重创的格鲁吉亚的经济和军事,将依赖美国,换句话说,美国将渐渐左右格鲁吉亚的经济和军事,因为俄格冲突,已经使格鲁吉与强大的俄罗斯成了对头,对于这样一个弱小的国家而言,没有一个超级大国做后盾,是不成的,何况没有一个超级大国做后盾,萨卡什维利就不会敢在老虎屁股上动土,而美国名正言顺地成了这个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

更何况在当今世上,美国最大的威胁就是俄罗斯,因此,它一直想从经济和军事上扼制俄罗斯,尤其是军事上,采取步步为营的方法在俄罗斯的邻国建立军事基地或反弹导系统,例如捷克、波兰,但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和抗议,俄罗斯为此还制定了针锋相对的强硬措施,因此,俄美在军事上的冲突更加白热化。美国一心想扼制俄罗斯,希望它有一天垮下去,而且越快越好,但心有余力而不足,伊拉克战争,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已使美国政府进退维谷,疲倦不堪,再加上国内的经济和政党之争,使布什伤透了脑筋,想扼制俄罗斯,没有奇招是不成的。而俄罗斯在近几年中,尤其是石油价格的飞涨,它富了,真正地富了起来,因此,经济军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在军事上,俄罗斯的强硬和一些超人的举措,令北约和美国分秒不安,胆战心惊,这是美国和北约最不愿看到的,尤其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但是,最不愿意的事情发生了,既然发生了,就必须面对,因此,美国在表面上强调与俄罗斯合作的重要性,但在暗地地却在做着不可告人的勾当。是呀!既然伊拉克战争使美国疲倦不堪,经济不景气,军队心有余力而不足,那么战争,对俄罗斯而言也不例外,因此,把俄罗斯拖入一场战争,尤其是一场持久战,确实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阴谋,正是如此,俄格冲突发生了,格鲁吉亚总统,也就是萨卡什维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一心一意向着西方的萨卡什维利,一直以美国马首是瞻的萨卡什维利,他认为有了美国这个世界超级大国做后盾,什么也不怕了,就可以无作非为,疯狂发动战争,没想到几天下来,就被俄罗斯打得狼狈不堪惨不忍睹,只得向美国和北约乞援,美国根本没有想到格鲁吉亚就这么不堪一击,它想:这个花了多年的心血精心扶持的萨卡什维利领导的国家,与俄罗斯作战,断断续续的肯定会拖上一二年,然而只是几天,竟然还抵不上一个小小的车臣,这,太令人失望了,而且还损失了几辆什么“宝贝车”(悍马隐形战术突击车),当然,格鲁吉亚的军民多小,对美国而言,一点也不重要,它担心的只是那几辆车,落到俄罗斯手中,就麻烦了。可惜的是,还真就落入俄罗斯手中,被其特种部队拖回家研究去了!

美国本来希望俄格战争使俄罗斯拖入一场持久战的,使俄罗斯进退维谷疲倦不堪的,从而拖累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然而由于萨卡什维利的无能和格鲁吉亚军队的无能,使美国的希望彻底落空,这也许是美国希望俄格战争发生的另一层阴谋,也就是美国最近几年来一直扶持萨卡什维利的真正原因。

相关文献:

声明:《美国评论家眼中的格鲁吉亚棋局》,文中援引美国“战略预测公司”行政总裁乔治-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的评论,并不代表本人观点。《THE RUSSO-GEORGIAN WAR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格鲁吉亚-日俄战争式的权利平衡)。

历史上几大战争的伤亡人数、损失,以及名人对战争的评价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30几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

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

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美、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就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