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油价会下跌吗-亚太石油公司

tamoadmin 2024-10-23

1.迪拜事件 为什么会引发股市暴跌

2.谢国忠是谁

3.成品油出口配额增加意味着国内油价会跌吗

4.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啊?

5.问一些美国金融危机的问题

迪拜事件 为什么会引发股市暴跌

亚太油价会下跌吗-亚太石油公司

迪拜不还钱,借钱的就倒霉了,

首先,迪拜借的的那钱不是一个小数子,不可能是小银行贷得了的,必须是大银行。

西方的银行体系和中国有很大区别,几家大银行一起相当于咱们国家的中央银行的那个级别。例如,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就相当于咱们中国的中央银行倒闭了五分之二。

而迪拜停止还贷,很可能是会影响数个国家的数家大银行,其中很多银行还有倒闭的危险。

复杂的东西就不讲了,我尽量往简单里说,银行要是倒闭了或者停止对某企业放贷了,那企业的资金链很可能因此断裂,甚至倒闭。这时投资人会为了回避风险“撤资”(这里加个引号,不一定是真的撤资,大概是这个意思。),股票自然就大幅下跌了。

谢国忠是谁

出生年月:1960年 籍贯:上海市

国籍:中国 中国护照号码是:G15053871 户籍:中国上海。

职位:前摩根士丹利 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经济师

头衔:遏制A股海外势力代言人,不分时间段坚决唱空A股的居心叵测者。

毕业院校:麻省理工学院

他对形势和趋势的判断在多数情况下准确,这得益于他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多从国情出发,并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及传统因素在影响经济结果时所发挥的作用

在华尔街大牌投资银行里具有大陆背景的亚洲分析师中,谢国忠属佼佼者。这是许多业内同行认可的一个事实。在过去的三年里,谢作为摩根士丹利(亚洲)公司亚太区经济学家被基金经理客户评选为亚洲排名第一的分析师。

谢国忠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源自他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预见到了陷阱。他清楚地看到“亚洲经济有巨大的结构性问题”。这使他在亚洲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就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判断。

1997年初,当印尼的贸易顺差仍然很高,出口增加20%多,财政也平衡的时候,谢国忠就发表报告说印尼的经济会崩溃。当时很多人不相信。“我懂得印尼经济里最大的问题是腐败,”谢国忠说,印尼的财富是虚的,里面其实都被掏空了。等到外国人不愿意把钱放进去的时候,空架子就会倒下。

同年9月份,香港主权回归中国两月有余,谢国忠又写了一份香港房地产要下降50%的报告。当时大家觉得是无稽之谈。谢国忠解释说,他主要看的是供应量层面,他看到香港通过控制房地产的供应量来提高价格,人为地吹起一个资本泡沫。

同样是在1997年的夏天,谢国忠看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的通缩,并意识到中国经济将从短缺走向过剩。而当时中国经济的增长率维持在8%的高水平,很多人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谢国忠的观察是,原来很多产品短缺导致中国人消费的欲望很强烈。到了1997年左右,这些短缺的产品基本得到满足,消费欲望就开始下降。中国毕竟是一个财富积累较低的国家,不能保持高消费的水平。他因此提出通缩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的主旋律。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但是这些先见性的观察后来经现实证明是正确的,谢国忠因此自1998年开始被基金经理们认可,并逐渐获得他们的信任。

现在,谢国忠是亚洲地区被媒体引用最频繁的分析师。在公司内部,他是摩根士丹利公司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小组的领头人。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多次关于中国经济的演讲中引用谢国忠计算出来的数据——在中国近8%的经济增长率中,出口占了74%的比重。

谢国忠认为,他对形势和趋势的判断之所以能在多数情况下准确,得益于他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多从国情出发,并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及传统因素在影响经济结果时所发挥的作用。这种思维方式是谢国忠到美国留学之后逐渐形成的。在国内,谢国忠念的是工程。到美国后,由于觉得工程学对他已经不再有挑战,遂改学经济学。正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时,他深受经济学系索罗教授的影响,认为经济学的复杂性在于一切都是联系起来的。单纯地套用理论模式并不能完全解释现实问题。看一个模式,要看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毕业后谢国忠在世界银行工作过五年。这段经历的作用是帮助了他从宏观的、国家的角度来理解东南亚地区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行工作期间,他有机会对一个国家的整个金融体系或一个行业从上到下看了个透。比如在印尼,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研究这个国家的电力行业。

现在,谢国忠在亚洲区的同行中以追求立意新颖,见解独到而非人云亦云而著称。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谢国忠研究所涉范围虽广,但对有些国家及领域的分析并不够严谨和充分。另外,因为投行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谢国忠有时说话容易过激,即追求所谓语不惊人不休的效果。

谢国忠自小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从小到大,他在学校里的考试成绩总是第一。在同济如此,到了麻省理工依旧。仅得的一个B也是“因为故意跟老师作对”。

谢国忠是上海人,生于斯,长于斯,直到赴美留学。他承认在就业上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每一次工作的转换都很顺利。目前他在摩根士丹利(亚洲)稳坐着首席亚太区经济学家的位置。不过,谢国忠对自己的人生观则非常务实。他认为人要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同时,人要有自约克制力,要有耐心。不能贪,不能急功近利。他表示中国十几年来最大的弱点是很多青年人急于求成,因而导致浮夸。

至少到目前为止,谢国忠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由于他的工作需要经常和基金经理们交流争论,他将其形容为是一种上战场的感觉。他说他喜欢和很多人辩论时的那种兴奋、新鲜的感觉。特别是当市场出来的情况和预测的结论一致时,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不过,和一般印象中上海人的性格特征不太吻合的是,谢国忠喜欢想大问题。他在投行经济分析师中被列入“大师”一级,是因为其知识和见解的广度与深度被认为在众人之上。谢国忠说他对历史情有独钟。最近他正在读的两本书分别是《大英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史》。-

简历

谢国忠

1960年出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路桥系,198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硕士,199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同年加入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分析员。在世行的五年时间,谢国忠所参与的项目涉及拉美、南亚及东亚地区,并负责处理该银行于印尼的工商业发展项目,以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电讯及电力发展项目。1995年,加入新加坡的Macquarie Bank,担任企业财务部的联席董事。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任亚太区经济学家。2007年,由于个人原因离开摩根士丹利.现准备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设立一个仅向熟人开放的私募股权“投资俱乐部”,资金规模2亿至3亿美元,将投资于中国的非上市公司.

砖家谢国忠曾经发表过的文章:

A、谢国忠石油之“研究”:

1、《石油价格还将是长期熊市》,2003年3月5日,来源:世纪经济报道

2、《中国油价明年将大跌》,2004年6月1日,来源:信息时报

3、《石油泡沫将挤破地产泡沫》,2004年9月15日,来源:新财富杂志

4、《看跌石油,看多煤炭》,2005年1月24日,来源:证券日报

5、《石油价格高涨也是个泡沫》,2005年3月14日,来源:证券日报

6、《未来几年需求下降 油价下跌》,2005年12月16日,来源:上海证券报

7、《国际油价将崩盘》,2006年6月20日,来源:中国石油报

8、《一年内油价将跌破30美元》,2007年1月24日,来源:财经

9、《油价年内将会跌至20-25美元》,2007年8月20日,来源:中国企业家

B、谢国忠房地产之“研究”:

1、《中国经济面临调整 地产泡沫将破裂》,2004年9月27日,来源:证券日报

2、《有史以来最大的地产泡沫将在近期破裂》,2004年10月18日,来源:证券日报

3、《中国地产将重蹈汽车的覆辙》,2004年11月25日,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4、《2005中国经济泡沫更大或剧烈下跌》,2004年12月20日,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5、《上海地产泡沫难闯05年关将步曼谷后尘》2005年2月27日,来源:中国经营报

6、《中国地产市场是10年前东南亚的翻版》,2005年3月16日,来源:深圳特区报

7、《房地产减速开始 下一阶段将在六个月后》,2005年8月30日,来源:证券日报

C、谢国忠股市之“研究”:

1、《2005中国经济泡沫更大或剧烈下跌》,2004年12月20日,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2、《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泡沫》,2005年12月26日,来源:博客中国

3、《热钱离开亚洲 泡沫六个月破灭》,2006年1月21日,来源:财经时报

4、《过度流动性暗含风险 警惕股市泡沫》2007年1月9日 来源:财经

5、《未来两个月震荡整理》,2007年3月5日 来源:成都晚报

6、《政府切勿救市 A股大跌有因还震荡两月》,2007年3月21日,来源:凤凰网

7、《顶部已见》,2007年3月23日,来源:财经

8、《股市进入泡沫时代 政府应出台政策遏制》,2007年4月28日 来源:网易财经

9、《政府不干预股市泡沫也会破》,2007年5月15日 来源:经济日报

10、《建议政府征收资本利得税以降温股市》2007年5月19日 来源:南方周末

11、《中国股市崩溃已经发生》,2007年7月10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成品油出口配额增加意味着国内油价会跌吗

对于未来油价的预期,CNBC1月2日报道称,摩根大通亚太区石油天然气公司负责人斯科特达林表示,如果OPEC不能够履行其石油减产的承诺,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难以获得支撑而上涨。如果这一协议不会延续到2019全年,那么油价可能会进一步大跌

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啊?

分类: 社会/文化 >> 军事

问题描述:

伊拉克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啊?急需~~老师布置的作文啊

解析:

第一次伊拉克战争:

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伊拉克战争已经进入第15天,却丝毫没有“速战速决”的意思。相反,如布什所言,“这将是一场比我们预想的要更为艰难和漫长的战争”。据说,美英联军的陆战部队正一步步向巴格达推进,但在我们看来,美国正在离自己预想的战争目标越来越远。从目前的迹象来看,美国打击欧元、捍卫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算盘很有可能落空,伊拉克之战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美“石油梦”可能破灭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动因就是通过控制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的石油来主导国际油价,从而打击欧洲经济对手。

美国想通过赢得战争来控制伊拉克的主要油田,再将油田转包给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获取高额利润。海湾战争以后,美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巨大的石油利益。在战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石油价格比战前高出20多美元的背后是美国对石油开采牢牢的控制权,并以此拉动了美国近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但此次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包括法国道达尔公司和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在内的合同商都表示要紧紧抓住油田开采合同不放,宣称:即便发生政权更迭,根据国际法,开采合同依然有效。其他合同商也已经做了大量的技术性工作,以期在与战后新政权谈判时获得有利地位。因此,即便这次伊拉克之战美国获胜,美国想轻而易举地获得石油控制权并非易事。

退一步讲,就算美国获得了石油主宰权,由于伊拉克的油田设备在经历10多年的经济制裁后已相当陈旧,目前日产油量仅为200万桶,战后要维持目前产量更为不易,而要重新恢复正常运营则至少是两年以后的事情。这与1991年海湾战争后的“现炒现卖”大不相同。

更有甚者,萨达姆在孤注一掷的形势下,也不是没有可能下令军队放火焚烧所有油田。据最新报道,伊拉克军方已经点燃了位于伊拉克南部的几个油田,而由于沙尘暴天气,美方根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扑灭油田大火。

从以上的分析看,美国要想如海湾战争后那样全面控制石油已不太可能。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一度下跌,但随着战争由“速战速决”演变为长期战,绝大多数的国际石油市场人士对油价看涨。美国石油学会的首席经济学家约翰·费尔密承认,一桶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使美国未来半年或更长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降低0.3%。美国能源部估计,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美国经济增长率就会减少0.5个百分点。

“要钱”策略难实现

美国还有一个保底策略,即让欧盟国家及其他国家掏钱支持其发动战争,并参与伊拉克及整个中东地区的战后重建。美国的这种“要钱”策略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十分奏效。当时美国90%的花费都是由沙特 *** 、科威特、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分担。但这次伊拉克战争的情况大有不同,由于美国与法、德、俄等国的巨大分歧,美国此次绕过联合国单方面对伊动武,在军费问题上得到各国积极分摊的可能性大大缩小,“要钱”策略遭遇巨大阻力。在海湾战争中分担战争费用最多的沙特 *** 以“国内百分之百反对进攻伊拉克”为由,拒绝再为战争出一分钱。日本 *** 也已表示,由于日本财政状况恶化及舆论压力等原因,日本不再像海湾战争时那样承担战争费用。一些国家甚至还要求美国给予补偿或经济援助,美国 *** 将为此付出300亿美元的花销,其中60亿美元为无偿援助。

即使美国最后如愿占领了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也会让美国焦头烂额。出于对科索沃战争的反思和教训,欧盟已不太可能对伊拉克战后重建慷慨解囊。欧盟官员甚至公开表示:战争的后果应该由战争的发起者负责。

如此一来,美国的“要钱”策略将会流产,从而对美国的财政状况造成沉重负担。开战前,布什总统对外公开的战争费用预算是500亿美元到610亿美元之间。但这只是一个预算,随着战争的拖延,国际上普遍认为,战争费用将超过700亿美元。分析人士预测,如果将对伊战争开支计算在内,2003财年美国 *** 的财政赤字可能会突破4000亿美元,美国的经济增长将亮起红灯。

海湾凯歌不会重奏

自从布什发表公开电视讲话,声称“这场战争可能较一些人的预期更长、更为艰难”以来,投资者对买入美元变得谨慎,绝大多数外汇策略师预计,从更长期的角度看,战争结束后,美元将会在短暂上扬之后恢复下挫走势,原因是巨额的战后重建费用将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负担,同时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进一步扩大,促使美元汇率进一步走低。

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美国经济经过上个世纪80年代的结构调整正进入结构收益和经济周期效应显现时期,经济结构周期和经济运行周期处于上行通道,而海湾战争只不过是给美国的经济复苏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时至今日,美国经济处在衰退与复苏的边缘,不确定性十分突出,经济自然周期和结构周期处于下行区间,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预计不到2%恐怕还不仅仅是战争阴影惹的祸。经济基本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的经济走势,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第二次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美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反对下去发动一场违背民意的侵略战争?

一、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重要步骤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军事、科技和经济等诸多领域拥有超群优势,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确立了以维护美国霸权为总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即霸权战略。同时制定了三大具体目标,即维护美国及盟国的安全;扩展美国经济;在世界推进美式民主。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围绕这"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展开的。美利用冷战后旧格局已被打破,新格局尚未确立这一"空前绝后"的"战略机遇期",加紧全球战略扩张,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通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美打击了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主导和控制了海湾地区的局势;通过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布什 *** 上台后,受共和党保守主义的影响,开始调整美国安全战备和对外政策,突出维护国家安全,将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9·11"事件后,强硬的共和党新保守主义集团得势,布什 *** 将维护国内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上,打击恐怖主义成了第一要务,将反恐与防扩结合起来,为此出台了"布什主义","先发制人"理论。"9·11"事件后,美以反恐怖为名,通过阿富汗战争实现了首次进驻中亚,增加了对南亚局势的影响力。这次对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在布什的心目中,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通过战争,不仅可以拔掉他恨之入骨的伊拉克这个钉子,在 *** 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还可以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这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基于地源政治的战略考虑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2年秋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博士乔治·理博伊等人写的一篇文章:"应该根据各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可能性来确定重点关注的国家。它们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程度各不相同,威胁并不是单单来自一个潜在的‘匹敌的竞争对手'。在2001年9月11日前,这是对的。但是,由于美国的资源是有限的,政策制定者必须确定标准来决定哪些资源应该投入到哪些地方。"这实际是为美国 *** 构画了确定下一个目标的标准,即这个目标是否具有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和资源价值,执掌这个地区(国家)的政权对美国威胁程度,其他国际主要力量是否具有控制这一地区(国家)的战略意图,以及美国是否有合适的时机和条件来消除这种威胁。众所周知,亚太地区是全球地缘战略力量最集中的区域,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广泛而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美历来认为,自己在中东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利益。2002年夏,美国防部向布什总统和国会提交的《国防报告》中,将中东列入美国重点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9·11"事件后,美国把铲除中东的原教旨主义温床、遏制恐怖主义威胁作为自己在中东追求的又一战略目标。随着布什 *** 以维护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为核心的国际安全战略的确立,中东地区在美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伊拉克是地区大国,处于中东的中心地带,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这个极具地缘政治经济意义的区域,铲除一大强烈反美的地区性强国,对美来说具有长远的战略利益,当然不会错过机会。美国有官员曾公开声称:伊拉克是美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的最佳位置。

三、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美成功地对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的日本进行了改造,并因此深受鼓舞。布什 *** 更是将推行美国民主、价值观作为他这届 *** 的一大根本国策,并写入了2002年9月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之中,布什本人对推行美式民主具有一种近乎宗教式的热情。开战之前,布什就宣称他的目的是要为中东地区树立一个"民主"的样板,进而向整个 *** 世界实行民主辐射,为建立一个美国治下的世界新秩序开辟道路。支持布什战争的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茨更是露骨地说:"伊拉克战争是为了实现政权改变,一个民主、自由的伊拉克将为中东国家的人民树立一种典型,伊朗、叙利亚人民将从中得到启示,沙特等国也会为政权形式而不安,从而实行改革。这充分暴露了布什 *** 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战争的真实用意。

四、控制中东的石油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1993年已探明了石油储量达1120亿桶,仅次于沙特 *** ,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0%,美 *** 官员从不讳言他们这一目的:控制伊拉克石油。白官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国防部助理国务卿沃尔弗维茨公开声称,对伊动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石油。据《 *** 》报道,美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在新加坡参加亚洲安全会议期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让我们简单地看这个问题,伊位克与朝鲜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经济资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别无选择,伊拉克这个国家到处都是石油。"在接受《名利场》杂志采访时又讲道:"由于美国 *** 官僚政治的原因,我们就把这一问题归结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据《 *** 》报道:美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资源,国防部组成了由伊拉克前石油官员和美国公司的执行官参加的一个委员会,负责监督伊拉克油田管理和尽快出售伊拉克石油。这一事实说明,美国想一手垄断伊拉克石油的图谋已成为司马昭之心。

五、项庄舞剑,意在暗算欧洲这是欧洲经济界流传的一种观点,认为美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控制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石油的出海口,钳制欧洲的石油来源,削弱欧洲经济,震慑欧洲资本大量进入美国,从而打击欧元,甚至使其破产,以维护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欧洲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的规模与美国相当,如果未来不出现其他主要货币挑战美元地位的情况下,欧元的确可能与美元平分秋色。那么,欧元的挑战会给美国带来多大损失呢?有人进行了计算,美国的损失最高可达到2.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人均1万美元左右。与伊拉克战争做比较,战争及战后经济重建所需费用,尽管各方的估计很不相同,但最高的估计是2000亿美元。这样看来,通过伊拉克战争打垮欧元,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暗算欧元的动机确实可以成立的。但我认为现实的可能性比较小,尽管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大约占世界的70%,但其出口却是占世界石油交易的40%,中东之外的俄罗斯、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都是石油大国,因此,即使欧洲一夜之间无法从中东进口石油,仍然可以从其他地区获得部分石油,不至于使自己的经济瘫痪。况且在自由经济条件下,管制世界石油贸易比根除毒品还难,即使欧洲无法从中东直接进口石油,它还可以通过提高油价的方式,轻易地让本来驶往其他地区的油船改驶欧洲。

此外,为小布什捞取政治资本,借伊拉克战争提高自己威望,以便能在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连任。同时,对伊位克开战可以从沙特 *** 撤军,由此解决美沙等国因 *** 而产生的主要裂痕,也无不是美国对伊动武的一个次要因素。

问一些美国金融危机的问题

先来回顾短短1年多内的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消息:

HSBC罕见地发布预警-new century finance倒闭-Bear Stearn告破被廉价收购- IndyMac等10多家银行破产倒闭-房利美,房地美告破,美政府弃资300亿美元拯救-150年历史的雷曼破产-美林被BOA收购-AIG告破,美政府弃资850亿拯救-高盛,摩根斯坦利转为商业银行-最大储蓄银行Wa-Mu破产-然后就是正在紧张激烈摩擦中的bailout plan。。。。没“赶上”01年的9.11,但在来到美国的第二个年头,现在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一场金融和经济的9.11――美国次贷危机!感受着房市的哀鸿遍野,华尔街的分崩离析,股市的动荡不堪,全球资本市场的紊乱和投资者信心的一泄千里。。。。

作为一个非金融业的生物学生,,当看到这一堆堆震人耳目的新闻时,3个问题立刻萦绕我心头:什么是次贷危机?它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影响为什么会这么大?美国财政部的报告说现在问题的一个关键是信贷市场流动性的缺乏。然而,即使作为一个外行,了解了

这个危机的来龙去脉以后,我必须说这次美国也是全球的次贷危机,根本原因如果用一 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金融界的贪婪和政府对其的放纵而导致的。信贷市场流动性呆滞只是结果,不是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弄清了那3个问题,就显而易见。

什么是次贷危机?先得了解什么是次贷。美国金融业把借款人分为两个等级: prime 和 subprime。 Prime指那些信用记录较好,收入稳定,资产有保证的借款人;subprime则指那些信用和资产保证比较差的借款人。把钱贷给这些subprime的人,就是次贷。以房贷的形式发放,就是次级房贷。显而易见,把钱借给这些subprime的人,风险很高。那么这个次贷危机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呢?

最早要从21世纪伊始开始,网络经济的泡沫后,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大幅降息到40年来 最低水平,政策上也大力刺激消费。降息有3个直接的影响:企业借钱变容易,成本变低,扩张生产更容易;消费者借钱消费更容易成本变低,贷款消费因此更昌盛(特别在美国这样有着借贷消费的民族性的国家);消费者储蓄的动机降低,更多资金流向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到处开发项目,而居民也都开始积极买房,房地产业逐渐一遍火热,而房地产的火热,很容易就拉动其它行业比如建材,零售业的上升,进一步刺激消费。因为居民的买房需求被拉动和推动,需求大于供应,房价不断上涨( 回想当时miami, palm等地的房价)。而房价的上涨进一步刺激了居民和投机商买房。 设想一下,在当时买一幢房,假设50万,首付20%=10万,剩下从银行贷款,分5年付 清,每年本金加利息9万,那么5年为房子总共付55万。而当时房价涨势喜人,5年后房

子涨价到70万,买了房子,不仅白拿了房子,还尽赚了15万!因此,大批居民涌向银行 贷款买房,投机商更是不会错过这样的计划,大力加入炒房,使得房价进一步升高。房 市的火热程度可想而知。开始阶段,银行和房贷机构贷款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要拿到 房贷需要良好的信用和资产纪录。然而,这样的贷款者有限,这部分市场逐渐达到饱和 。银行和房贷机构如果就此打住,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然而,面对房贷的高利润 回报(比如例子中40万5年贷款产生5万的利润,达到12.5%的回报率。实际的可能更高 ),金融界的贪婪,使得他们根本不想就此罢休,而把手伸向了那些信用和资产保证差 的客户,也就是subprime市场。这些人大都没有固定收入,信用记录差,通常很难拿到 房贷。为了赚取高额利润,银行和房贷机构开始放松贷款限制,向这些人提供房贷。当 时甚至出现了无本买房(不需要多少document,甚至无需首付)。而且,银行和房贷机构当然知道这样风险很高,因此给这些人的贷款,利率很高,比prime lender要高很多,以此求得高回报。这些贷款,往往首付低,第一年利率也不高,但采用浮动利率,从第二年或晚些开始,利息会增高很快,借款人还贷压力抖增。然而,如果房价在上涨的话,借款买房的人还是赚的或至少没有损失。因为,虽然如此,那些subprime lenders 还是很乐意借这种高利贷买房,更何况美国人本来就是一个借钱消费的民族!因此,在 银行和房贷机构的贪婪推动下,次级房贷市场在美国蓬勃发展起来。房贷虽然利润高,但一个问题是流动性差,因为房贷往往要10甚至20年才到期。同时次贷的固有风险高。

美国金融业这么发达,精明的银行和房贷机构如此想出了将房贷抵押证券化,以房贷 抵押贷款为资产,发行证券。这样证券被购买后,原来10年,20年的房贷立刻就可以兑 现,流动性大大增强,同时风险也分散给了那些买证券的投资者。前面提到的房利美,房地美就是两家典型的这样的房贷公司。他们从银行把这些房屋抵押贷款买过来,然后转换为证券卖出去,赚取利润差,同时利用得到钱自己也直接发放房贷,再证券化出售。这两家公司垄断美国房贷市场的70%,所以你可以看出那是多少资产,导致后来一旦破产,美国政府要拿出300亿美金来缓救。也有些银行不把房贷卖给房利美房地美这样的公司证券化,而是自己干。典型代表就是Wa-Mu, 导致后来这家最大的储蓄银行因此破产。

可以看到证券化的好处很明显,但一个问题是,证券要获得投资者的青睐,需要好的信用评级。这些次级贷固有的风险明显很高,难以获得高的信用评级。怎么办?这个时候 ,投行就进来发挥了。证券承销是投行的传统业务和强项。这帮精明的人把次级房贷进行分类和整合,挑出里面风险低和高,把低捆绑在一起,成为信用高的高级贷;然后将他们的hedge risk理论运用过来,把少量风险低的次贷跟更多高风险的次贷整合到一起,说可以对冲风险,整体上打包后的产品风险就较低,因为原来高风险的次贷现在也变成非高风险了。那些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和穆迪)也真给这些产品评了不错的信用评级。普通投资者,很难评级一个金融产品的信用程度,所以很相信标准普尔和穆迪这样公司的评级。银行,房贷机构生产的次级房贷,加上投行的精心加工后,在获得了不错的信用评级后,就这样浩浩荡荡金碧辉煌地涌向了金融市场。在当时房市好,房价上

涨,房贷借款者违约率低的情况下,这些证券收益率很高,因为迅速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和吹捧。美国的养老保险基金,social security基金,保险公司,投行,众多mutualfund, hedge fund以及众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纷纷大量购买这些房贷证券。(比如中国1.8万亿外汇储备的1/5就买了这些证券!建行,工行,中行等一共也买了尽10个亿的这些证券!导致美国的这次危机对中国造成巨大无比的损失!!!再比如 Bear Stearn, 他当时的CEO Jimmy不顾风险,大量购买了这些证券,导致后面旗下两只基金破产,Bear Stearn被迫廉价被jp morgan收购)。到此,你大概可以看出,为什么次贷危机的影响会这么广泛。因为太多的机构和投资这购买了好的时候回报高当风险极高的 证券资产,一旦出问题,所有这些机构从生产商(银行,房贷公司)到加工商和销售商(投行)到投资购买者(社保资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投行,银行)都要受牵累,导致现在哀鸿遍野。

所以,贪婪的金融界把手伸向了风险高的subprime市场,然后又精明地将这些风险证券化,并轻松地混过了唯一的监管(信用评级公司),然后将这些风险大量注入金融和资本市场,并颇得同样贪婪的投资者的青睐,使得这一只占美国经济总量不到1%的房贷却把整个美国信贷和资本市场以及国际市场错综复杂地牵连起来,动一发而殃及整个网络。更不用说因信贷和资本市场问题而带来的实体经济等下游问题. 然而,他们觉得这样还是没有把这个次级房贷充分利用,保险公司也要进来捞一把。因为这些证券的固有高风险,保险公司向购买这些证券的投资提供担保,前提是你得付相当高的premium。(比如,AIG,就承担了总价约4000多亿的这类证券的担保,使得当它自身的信用评级骤然被降低时,它需要立刻拿出近1000亿美元来做collateral,而陷于破产边缘而受助于美国政府850亿美元的天价救助。)一直说美国的金融业发达,derivative 发达,真不是吹的,对一个房贷,能这么开发利用得淋漓尽致,必须得佩服一下。

无论房贷和其证券的高回报,都是建立在房市的稳定和上涨基础上。当2004年,美国政府开始大幅加息,收紧货币后,房市的泡沫开始浮出水面而逐渐捅破。利率上升后,借贷买房的成本大大升高,借贷买房的需求开始减少。而那些收入本来不具备买房实力但又已经以浮动利率借贷买了房的subprime lenders,也发现月供陡增,自己根本无力偿还。违约率迅速上升,foreclosure因此也急速上升。需求的下降和foreclosure的增加,导致房价开始下降。房价下降后,很多借贷买房的人发现,自己现在房子的价值比贷款的本金加利息要低,已经资不抵债,因为很多人开始疯狂想把房子甩手,卖房子的大量增多而买房子的大量减少,使得房价进一步垂直下降,还贷违约率不断上升。借款人都不还债了,银行和房贷机构资金链就周转不灵了,更不用说获得利润。以房贷抵押做资产的证券也因此失去了价值。原来的高利润资产,现在全成了不良资产正因为原来高

利润时贪婪地疯狂扩张这些资产,使得这些资产在这些公司中占到了很高的比重,所以一旦这些资产出现问题,整个公司基本就完了。典型代表如雷曼(其所借债筹资资金是其本身资产的30倍!而很大部分是次贷。所以在这场危机中不破产才怪)。

所以,从上面的分析中,你可以看出这个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看出它为什么又会影响这么大!而就其原因,抛开技术的角度,本质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金融界的贪婪,将钱过度贷给不该贷的高风险subprime lenders,又将一房贷产品的利润榨取利用到了极致,使得它广泛牵涉到了美国国内外信贷和资本市场各个环节。当然美国很多购房者本身的贪婪也是一个原因,很多人没有实力买房,却贪婪地超前消费。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政府和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对这种贪婪和冒险行为任期放纵。唯一的关卡-信用评级-也已经跟华尔街混为一体。天下没有只涨的房价和股价,次贷的风险显而易见,金融从业者本身也很了解这个风险,然而却很少有人真正去规避这个风险。为什么呢?

因为金融企业和个人高利润的贪婪追求,往往使得他们很敢于冒险。金融行业的运作模式,则使得他们往往不会考虑长远效应,只管尽可能地抓住眼前的机会,赚取尽可能多的capital,从而获得高额的季度和年度. 所以明知房价有下降的一天,但当房价好的时候,他们还是不顾后面的风险,先抓取眼前的机会赚一笔,即使它是短暂的。所 像bear stearn, 雷曼这种,1年多前在问题爆发之前,收益还好得出奇!华尔街的根本运作模式,是筹集别人的钱来投资,面对高风险但高回报的项目,赚了他们可以获得高额,亏了也反正陪的是投资人(shareholder)的钱,他们自己已经赚得钵满盆

溢。所以,他们很敢于冒险,只顾短期利益,不顾长期后果。只有政府加以限制,才可控制他们的这些过度冒险行为。但美国政府一直标榜和倡导自由资本经济,对华尔街 和整个金融市场缺乏监管,现在终于尝到了苦头,开始用类似于社会主义的方式来解救这样一场危机,确实也让人觉得有点可笑。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地出现金融和经济危机,缺乏对这种行业性短期风险投机行为的监管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

了解了这个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和原因,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就显而易见了,可以进一步预测它的后期影响,评价paulson的bail out是否应该和可行,思考这样一场危机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启示(中国现在很多现象其实跟美国这次次贷危机发生过程很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